就在華夏、美國和英國的新式16寸戰艦開始下水,德國人開始考慮下一級戰列艦的時候,其它的所有對海洋有興趣的國家也不得不拖着已經被戰爭拖的半死的軀體跟上前進者的步伐。而其中又有兩個國家最為積極,一個是法國一個是意大利!法國的原因很現實也很悲催,經過這場戰爭之後,法國海軍已經可以用名存實亡來形容了,最終主力艦隻剩下2艘了,要知道,在開戰之初,法國海軍可是世界第五啊,排名比意大利都靠前,但是經過多次血戰之後,法國海軍損失多達幾十萬噸的戰艦,可以說把積年的老本都扔進去了。不過作為一個擁有廣袤殖民地,並且與意大利這種地中海海權國家相鄰,法國不得不擁有一支強悍的海軍,雖然現在的法國海軍已經沒有了爭雄大洋的野心和實力,但是至少也不能被在家門口的意大利人欺負吧!
同樣是沒錢的法國雖然不至於立馬建造,但是依然在進行着相關準備工作。總體而言,法國人對於布列斯塔尼級戰列艦還是比較滿意的。連帶着對美國海軍的戰列艦也比較滿意。再加上法國海軍的任務已經從爭霸大洋變成了保證地中海和殖民地的安全,所以對續航力和航速要求也不是很高。於是乎,法國海軍對新式的戰列艦要求着重在裝甲和防護上。不過即使這樣,法國海軍對於美國人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還是頗有微詞。速度低的實在可以。而且防護和火力上還稍微差點,他們覺得華夏的天津級戰列艦火力佈置方式。以及各方面性能非常的均衡,速度不是特別快,但是夠用。也是着重火力和防護。
不過考慮到法國和華夏的關係一般。很難獲得想要的技術和設計。同時美國人對科羅拉多級也不是很滿意。所以法國人還是決定走布列斯塔尼級的老路子,和美國人一起研製新的一級戰列艦。
法國人計劃在1921年開工兩艘裝備16寸炮的戰列艦,這級被命名為敦刻爾克級的快速戰列艦保准排水量被定在3萬8千噸左右,航速約為25節以上。武備為9門16寸l45艦炮。裝甲防護要求強於英國人的胡德級戰列艦。除了這級快速戰列艦之外,1戰中的空軍的表現同樣也引起了法國海軍中部分高層的高度重視,在新的海上擴軍計劃中,法國人也提出來自己的航母設計。不過隨後在海軍部高層會議中。有人提出了疑問,既然法國海軍主要是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戰,那麼在大西洋方向沒有太過強大的敵人。而地中海過於狹小,幾乎就在法國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內,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造航空母艦嗎?於是乎雙方爭執不下各執一詞。航母建造計劃被暫時擱置。
而法國人的擴軍計劃必然會影響到意大利。雖然相對於法國海軍來說。意大利人還剩下不少家當,但是除了一艘從華夏購買的龍翔級戰列艦之外,剩下的3艘卡拉喬諾級戰列艦在各國的排名並不靠前,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和兩艘約克級戰列艦,英國人的復仇級戰列艦和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美國的田納西級戰列艦從性能上來講其實優於卡拉喬諾級戰列艦,而且因為歷次戰爭帶來的傷害,給這級戰列艦留下了相當多的隱疾。所以說意大利海軍也打算更新一下自己的艦隊。而法國海軍新的擴軍計劃又讓意大利感到了緊迫感。意大利人不會忘記。這場戰爭中意大利可從法國撈到了不少好處!
意大利的國力雖然不如法國強,但是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也遠小於法國。再加上這場戰爭結束後,意大利除了4艘主力艦和一些驅逐艦之外也沒剩什麼了。所以補充戰艦也是需要的。不過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之外,意大利擴軍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意大利已經不再信任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了!信譽只能有一次!既然上一次,德國能聽從奧匈的意見用給意大利下絆子。那麼就絕對會有下一次,這一次意大利是運氣,由華夏出面幫助解決了問題,那麼下一次呢?而且從戰略上來講,意大利對現在的形勢很滿足,獲得了巴爾幹半島的部分地區和北非的部分領土後,意大利沒有太多的進取心了。所以對於德國旨在成立統一的同盟國艦隊的意見並不上心,意大利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保住眼下的勝利果實,必要地時候用實力保證自己的中立。
而在戰艦設計方案上,已經年事已高的維托里奧建議意大利仿製華夏的天津級戰列艦,考慮到兩國之間的海軍合作,多少還是可以弄到一些資料的。所以決定以此為基礎設計新船,因為經濟情況並不好,所以意大利決定和法國開工相同數量的戰艦即可。而在航空方面,意大利海軍要比法國海軍走的要超前一些,其中原因在於意大利高層意識到了能夠真正對其它大國構成一定震懾的就只有海軍,陸軍方面意大利不要說和英法德相比了,連奧匈和俄國人都不如!不過好在有北部的山地作為阻擋,壓力也不是很大。所以為了保持這支海上長劍的震懾力,意大利高層會竭盡全力來加強海軍航空兵力建設,包括航空母艦。
而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奧匈帝國也在考慮自己的海軍重建計劃,畢竟現在的奧匈帝國只有1艘主力艦,而和德國戰略情況類似的是,自從俄國倒台之後,奧匈的地面壓力也變的很小,對陸軍的需求也會降低,同時為了響應德國提出的東進印度的戰略,奧匈帝國也急需對艦隊進行擴編。這不僅僅是因為戰敗後的恢復性增長,同時也是為了滿足擴張傾向。
和歷史上一樣,奧匈帝國這一次也是決定抱德國的大腿,德國下一級戰列艦如何建造,那麼自己就如何建造。考慮到地中海其它兩個海軍強國都是計劃開工兩艘主力艦,自己開工一艘吧,實在沒有面子,開工三艘吧,經濟上又十分吃緊,所以乾脆也開工兩艘的了,至於航空母艦,奧匈帝國可是沒什麼想法。這東西德國人沒搞過,奧匈沒什麼借鑑,更重要的是也沒那麼急迫。
除了這些國家之外,還有一個沉寂的國家也再次蠢蠢欲動,這個國家就是在沙皇俄國屍體上誕生的俄國。在德國的扶持之下,原俄國臨時政府最終還是掃滅了國內一切的反對勢力,雖然此時的俄國已經失去了北亞,整個中亞地區也紛紛獨立,甚至就連俄國最精華的部分東歐都被啃掉了一大塊,烏克蘭也被從中分裂了出去,到現在,原本在世界上也算二流強國的俄國最終淪為了末流列強。不過僅看國土總面積的話,新誕生的俄國依然是一個歐洲大國!
在意大利出現反常舉動後,德國認為需要彌補意大利海軍缺失造成的影響,於是乎俄國變成了頂替意大利的絕佳選擇,不過此時的俄國已經沒有擁有海軍的必要了,波羅的海是德國的內海,而黑海沿岸也基本和俄國無緣。不過作為德國一手扶持的政府,俄國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而考慮到此時俄國元氣大傷國內紛爭剛剛擺平的原因,德國對俄國的要求也很簡單,主要是提供一些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以及潛艇就可以了。
戰爭已經結束,但是各大強國卻為下次戰爭做着準備,絕大部分國家已經力不從心,英法兩國已經在1戰中流幹了血,而德國奧匈意大利雖然獲得了戰爭紅利,但是消化這些紅利也需要時間。短時間內資金也十分緊張。而美國和華夏雖然在經濟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都想用最小的代價來換取自己的優勢,無休止的軍備競賽的結果只能是費力不討好,對於美國和華夏來說,目前經濟情況最好的就是這兩個國家了,而這兩個國家從地理上來看出現直接對抗的可能性極低,廣袤的太平洋讓雙方都不能把對方怎麼辦,既然這樣的話,那倒不如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肌肉有的時候只是為了震懾對手,為下面的和談做準備。
至於英法德奧意等國早就希望可以通過談判來限制對手的軍備了,為了醫治戰爭的創傷,沒有數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巴不得大家都不造戰艦,然後等到實力恢復後再展開軍備競賽,雖然各國的實力有強弱,但是最終都還是接受了通過一場談判來終結軍備競賽的辦法!
而這一次提出海軍軍備談判的是美國總統納爾遜,隨後英法表示響應,華夏表示支持,而同盟國集團在經過研究後也表示可以接受,與歷史上不同,這次參加海軍軍備談判的國家更多,有華夏,美國、英法德奧意西班牙和土耳其一共九個國家參加談判,當然了,後面兩個國家是協約國集團強烈要求下加入的,因為對方是敵國,雖然實力不咋地,但是為了能徹底堵死漏洞也被要求加入談判,而德國也要求英國的自治領的戰艦噸位也加入英國海軍之中。至於談判的地點嗎?雙方約定後決定在唯一一個中立國華夏首都北京進行談判。於是乎,在後世影響巨大的北京海軍軍備限制談判緩緩拉開了序幕。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第二更奉上,求支持求訂閱~~~。(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3.96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