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華夏海權》更多支持!
航空母艦的對手可不僅僅是對方的航母和艦隊,在很多時候,航母戰鬥群作為一支快速打擊力量需要和對方的陸基航空兵交手。比如說在剛剛結束的意大利內戰中,在最後的關鍵時刻,五國聯合艦隊的加入,讓被困在意大利半島的美法兩**隊撤離成為了可能,並且給了德國人一次記憶深刻的教訓。但是,在取得巨大勝利的同時,蘇默等人也看到了航空母艦戰鬥群在對付陸基力量時的先天不足。航空母艦相對於地面的機場太過脆弱,持續戰鬥力也不足,攻擊力和那些龐大的雙發飛機相比也要差上一籌。
尤其是當蘇默得知德國在研製一種可以俯衝的雙發轟炸機以及可能研發制導武器的消息後,蘇默已經從中感覺到了危機。這些大威力武器加入的結果就是,即使裝甲航空母艦,面對這些強悍的殺手恐怕都無能為力。所謂的裝甲航空母艦也就是在機庫上部有一層水平裝甲飛行甲板。其它的地方依然是輕防護區,如果被對方命中其區域,肯定會對起降能力產生很大影響。裝甲甲板只是保證了最基本的起降能力,但是這個最基本如何定義?是保留一半放飛能力還是三分之一?這就看對方炸彈落點了。而且升降機上即使有裝甲防護,但是考慮到重量問題,其防護水平也不會很高。防防彈片可以,但是想要擋住大威力穿甲彈就懸了。更何況還可能發生炸彈沒擊穿。但是爆炸讓升降機失靈的情況的出現,所以裝甲航空母艦並不是刀槍不入。
而且就算你運氣好。對方炸彈都扔到了你的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能不能抗住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100mm左右的水平裝甲只能保證擋住500kg級別的穿甲彈攻擊,當對方攻擊機帶着800kg的穿甲彈實施高空水平轟炸或者大角度俯衝轟炸的時候完全有機會擊穿裝甲甲板,而繼續增加厚度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你需要把航空母艦造的很大。隨着而來的就是建造難度、經費以及周期的惡性膨脹。從而導致性價比大減,而且作為穿越者的徐傑也十分清楚,就算你把裝甲厚度增加到150mm左右又能如何?能否擋住1噸的穿甲彈攻擊還是個未知數。
除了水平攻擊之外,帶有火箭彈的飛機對航空母艦機庫側面的攻擊同樣無法忽視。想想一發重達700kg左右的12寸小提姆火箭彈呼嘯着撕開脆弱的船體外殼然後一頭扎進忙碌的機庫,那個場景真是太精彩了。不敢想像啊。而歷史上除了英國人的裝甲航母在機庫側壁設置了一層裝甲板之外,其它國家的機庫側面都是不設防的。而英國人的50mm到75mm的側面裝甲能否抗住火箭彈攻擊也是一個未知數。總之,現實是殘酷的,在這個科技超過歷史一大截的位面,裝甲航空母艦也要學會夾着尾巴做人,否則不知道哪天就被看你不爽的雙發轟炸機扔下一發3000磅炸彈分分鐘教你重新做人。當然在航空對局的時候,這麼兇殘的場景一般是不會發生的,畢竟大家都是單發飛機為主,但是要是碰上陸基飛機的話那可就沒準了!看看歷史上被神風撞成重傷。死幾百號人還和大火戰鬥了好幾個小時最終活下來的碉堡山。徐傑不得不對美國人的損管水平和運氣點個讚!
面對這個困境,華夏海軍內部出現了激烈的討論,有的人建議建造噸位更大防護更好的航空母艦,其中一個計劃頗像歷史上的信濃號航母。因為一開始就是正規航空母艦,所以雖然各方面性能和信濃差不多,但是噸位並沒有歷史上那麼大。根據海軍設計院的評估。不到6萬噸就可以拿下來。防禦性能甚至比信濃更好,為了防禦炸彈的攻擊。整個裝甲甲板厚度高度130mm左右,而且覆蓋範圍很大。裝甲甲板尺寸為210米長30米寬。除了這層水平裝甲之外,彈藥庫的上方,還有第二層水平裝甲。厚度在80mm左右。也就是說在彈藥庫上部的主水平防禦是210mm,這基本上已經可以擋住絕大部分炸彈了。而升降機上預計也會佈設75mm的裝甲用來抵禦500kg高爆彈或者半穿甲彈的攻擊。
而為了防止磁引信魚雷的攻擊,這艘超級航母的船底也有50mm左右的裝甲防護,而且在一些關鍵部位採用了三層船底。船底最厚的地方甚至達到了2.5米,裝甲加上一定的縱深即使面對磁引信魚雷都有一定的防禦能力。海軍部認為這樣的防禦等級完全可以抵禦250公斤tnt炸藥在船底的爆炸衝擊。
雖然提出這個建議的一方同樣承認這樣的防禦依然無法應對某些極限情況,但是同時支持者認為這艘戰艦絕對可以對抗95以上的可能的進攻,至少保證很難被擊沉,而且超大的裝甲甲板面積也保證在空襲下留下至少二分之一的飛機起降能力。畢竟這艘規劃中的航空母艦長度為265米,寬43米。甲板前後只有不到50米的非裝甲區域。要是對方真的打中了這個區域,那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而另外一方則認為這樣的航空母艦造價太過高昂,在預算相同的情況下,建造超大型航空母艦的數量要遠小於普通的三萬噸級航空母艦,原本攢出5艘3萬噸級航空母艦的資源,最後可能只能造出3艘。雖然超大型航空母艦每艘可以裝載140架左右的飛機。但是總體載機量還是和3萬噸級航空相差巨大,三艘超大型航空母艦最多只有430架飛機,而5艘三萬噸級航空母艦至少可以有520架以上的飛機。(單層機庫的埃塞克斯最多可以裝110架以上的飛機,華夏的雙層機庫航空母艦沒有理由裝的比埃塞克斯少。而超大型航空母艦雖然噸位上去了,但是甲板面積增加的並不多,機庫面積增加的也有限,所以140到150已經不少了。這個載機量還是參考中途島的原始載機量,要知道,中途島的防禦可是茶几啊,而且中途島甲板更大,足以彌補單層機庫面積較小的問題。)
而且這只是紙面數據的差異,考慮到放飛能力的話雙方攻擊力的差距就更大了。3艘超大型航空母艦的甲板面積比普通3萬噸級航空母艦大的並不多,雖然寬了將近7米左右,每排可以多放一架飛機,最大放飛量也不過比正常航母多了10架左右。一艘正常航母按50架計算的話,那麼雙方直接的放飛數量比為180架比250架!這攻擊力差距實在有點大,再考慮到一艘航母上飛機太多帶來的調度困難,這個數據可能會更低。所以反對的一方認為為了獲得更好的防禦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航空母艦畢竟是一種攻擊武器,最好的防禦是摧毀對手,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裝甲硬抗。
雙方各有各自的道理,支持的一方認為自己的航母可以在戰火中生存下來,而且通過長時間的戰鬥慢慢追平雙方的數量差距,進而獲得質量和數量的雙重優勢。而反對的一方認為,雙方攻擊力差距如此巨大,裝甲防護再好也無法保全自己,在攻擊力損失殆盡的情況下,很難想像一艘戰艦可以以30節的速度,頂着幾十架甚至上百架飛機的攻擊跑出戰場。畢竟魚雷這東西即使防住了也會造成進水。你能扛一發沒啥事,打你十發試試!怎麼着都打沉了!
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就結束的話,那也沒啥,無外乎雙方繼續就矛和盾這個問題進行扯皮。蘇默也不會太過認真,反正他是負責戰術的,船舶設計和他無關,但是隨後,有人提出了一個比較有創意的想法,即如果用這種重型航空母艦來配合輕防護大載機量的中型航母來戰鬥會不會更好?
這套戰術的核心就是把重型裝甲航母放到對方最可能發動進攻的方向上,而輕防護的中型裝甲航母則放在靠後的位置上。在實戰中,重型航空母艦負責釋放戰鬥機,而後面的中型防護航母負責釋放攻擊機。當對方的機群打過來的時候,會首先發現頂在前面的重型航母,隨後會發動攻擊,而這個時候,重型航空母艦的防禦性能就體現出來了。再加上本身的直衛戰鬥機和後方輕防護中型航母上釋放的戰鬥機,足以打退對方的進攻。
隨後,支持重型航母的一方人員還做了一個造價上的模擬,比如說對方有10艘裝甲航母,那麼本方可以建造4艘重防護超大型航空母艦和5艘輕防護的中型艦隊航母。雙方的載機量幾乎相當。造價也比較接近,打起來的話,擁有超大型重甲航母的一方顯然更有優勢。
面對這個方案,蘇默有了一點心動。從推演上來看,確實可以充分發揮重甲航母的防禦優勢,同時位於後方的中型航母其放飛能力並不比3萬噸級航空母艦差多少,造價也相對低廉。用中型航母彌補攻擊力的不足,確實是個不錯的想法。
第二更奉上~~~~。(小說《華夏海權》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46s 3.96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