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道。
百濟故地,大唐熊津都督府。
西面沿海,白江口。
白江聯通熊津城和大海,江口處唐軍修建了一座城堡,沿海依江。
堡西羊馬城凸出來的土墩望樓上,兩名守卒指着城下的方向,不屑的互相說着話。
「該死的新羅人,居然就這麼溜了。」
城下,一隊隊的新羅人正經過,他們從熊津城下撤回,經過城堡,抵達白江口,將從這裏乘船返回新羅。
或者說是趕回去救援本土。
倭人的艦隊跨海進攻新羅,新羅人憑城而守,結果卻反而節節敗退,已經被倭人連奪十餘城。
新羅王金春秋急調在百濟境內的新羅軍回援,還請求唐軍增援。
不遠處的城頭上,安東副大都護李逍憑城遠眺。
安東衙門都知兵馬使趙持滿對他勸道,「不能讓這些新羅人走,最起碼也得讓他們留下一兩萬人。」
「我也不想讓他們走,可是他們只聽新羅王金春秋的,我的話並不管用。」
「得想想辦法,蘇帥帶着兩萬水師已經乘船回了中原,薛帥如今接任安東副大都護,主持高句麗戰局,雖兵臨平壤城下,但兵少無援,根本攻不下平壤。現在也就要乘船到遼東去接防,若是讓新羅人再撤走,那整個百濟,我們就真的是孤立無援了。」
「就靠那三千老弱病殘嗎?」
趙持滿說的三千老弱病殘是由李逍招募來的中原傭兵、征東水師留下的傷殘兵員們組成的,這些人還算是薛仁貴和蘇烈的一個人情。
三千人組成了安東軍,是目前李逍最能信任的兵馬。
除此外,他手裏還有一萬五千人的安東土團鄉勇,但這些鄉勇不是百濟戰俘就是招募的百濟貧民奴隸組成。
如今時間未久,李逍也不知道這支鄉勇關鍵時候能不能真的相信。
隔着茫茫大海,就憑着這點人手,卻要鎮守百濟十六州一百八十縣,難啊。
李逍也不想讓新羅人走,相比起百濟人,新羅人起碼還算是盟軍。可現在新羅人自己受到倭人進攻,他們還想唐軍救援他們呢。
········
顯慶元年。
三月。
倭軍渡海之後,連戰連捷,攻奪新羅二十餘城。
新羅王金春秋連連向李逍求援,可李逍自己也無兵可發。
局勢一天比一天壞。
這段時間,李逍鎮守百濟故地,也是每天都在招兵買馬,整兵備戰,積蓄糧草。
李逍以五都督府駐地大城為支點,以十六州城經絡,初步建起了一張鎮守防禦網。
鄉勇也已經招募增加至三萬人,可依然還是那個問題,都是百濟人,讓人無法放心。
各都督府、州縣都在加緊修建屯堡衛城,清查戶口、丈量田地,徵收契錢,儲備物資。
因為人手太少,各地的都督、刺史等多是以留守的軍將代任,行事不免有些草率。
各地不時的上報手段粗暴,引得百濟人憤怒怨恨的事件。
在百濟人中,特別是那些利益大受損害的百濟貴族豪強地主之間,有一股子怨恨憤怒正在不斷的上漲,甚至有一股陰雲正在聚集。
李逍知道,可卻無法改變。
他只能抓緊時間備戰。
許多情報匯集起來,都告訴李逍,一場百濟人的大叛亂就在眼前。可李逍卻無能為力,他就如同是那汪洋里的一條船,唐軍實在是太少了,才三千人。
他屢屢向朝廷要兵,可朝廷現在全力西征,根本無力再派兵過來。朝廷只是告訴他,鎮守鎮守,要求新羅人協守等等。
似乎只要李逍不去打高句麗人,百濟就能安枕無憂。
可事實上,薛仁貴帶着朝鮮半島南方最後的兩萬水師乘船去了遼東接防後,百濟地區差不多就形成了武力真空。
平壤之圍解了,高句麗人已經開始調兵南移,甚至有不少人開始往百濟境內滲透。
「節帥,剛得到的軍情。」
劉俊大步走了進來,「據最新軍情,百濟舊將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擁立了百濟王子扶餘豐為王,叛亂起事了,他們召集了許多百濟人,如今擁眾過萬,圍攻劉伯英於久遲城。」
劉伯英是馬韓都督府都督,他所鎮守的地方在熊津都督府的北邊,緊鄰高句麗邊境。
「高句麗軍南下了嗎?」李逍問。
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程咬金和蘇烈率軍離去前,高句麗王向朝廷上表稱降,兩邊明面上是約定休兵罷戰。
於是薛仁貴從平壤城下撤兵,乘船前往遼東。
這個稱降雖然大家都清楚不過是口頭說說而已,但起碼高句麗人也是被唐軍嚇倒了,而唐朝這個時候接受降表撤軍,也是因為程咬金和蘇烈被調去西域,薛仁貴一個人是打不下平壤的,繼續留在那裏,反可能被高句麗人包圍。
朝廷接受降表,暫時休兵,也是想暫時維持這面的局勢,好專心打西突厥。
若是高句麗人出兵南下百濟了,那麼這個脆弱的臨時休戰協定就將打破了,對李逍和鎮守百濟的眾人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
「暫時還沒有見到高句麗軍越境南下,但據查探百濟軍中有不少高句麗軍將,此外還有倭人兵將。」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扶餘豐王子是前任國王的兒子,之前百濟一直跟倭國交好,這個王子就是被送到倭國做為人質的。
百濟被滅,倭人最不能接受。任唐朝佔領百濟,那麼倭國就將被從百濟清除,這對一直想染指朝鮮半島的倭人來說是極不能接受的。
正因此,唐軍還剛進攻百濟時,倭王齊明天皇就號召倭國各地方的豪強們出兵,他要親征百濟。
倭國雖說是萬世一系,但天皇在這個時代其實遠不如中原的皇帝,他們的朝廷也不是什麼中央集權較高的國家,倭國地方勢力強大。
但這一次,天皇召各地出兵,隨他親征,卻得到響應。就是準備的時間久了點,磨磨蹭蹭的等他們集結了各地兵馬,打造好了船隻時,大唐已經滅掉了百濟了。
齊明天皇隨軍西徵到九州,結果突然病逝。
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稱制,是謂天智天皇。齊明天皇雖然死了,可並沒動搖倭人出兵百濟的決心,天智天皇派出阿曇比羅為為前將軍,阿部比羅夫為後將軍,統軍開赴百濟。
與此同時,天智天持還派狹井檳榔率五千軍護送着王子豐回百濟。
正是有了這五千倭軍,鬼室福信和僧道琛等才能迅速號召許多百濟人起事。
高句麗人這時還沒有明着出兵,卻也派出不少將校悄悄私服南下進入百濟軍中充當軍官和參謀。
三方勢力合力之下,這個打着復國旗號的叛軍,攻勢還是很猛烈的。
劉伯英雖也是大將,久經沙戰,可終於還是兵微將寡,被困於久遲城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93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