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波折王守仁這個婚算是結下來了,在洪都他也結結實實的火了一把,大家都說他是怪人。其實就和現在的神經病患者差不多的症狀。不過王守仁卻不是他們口中的怪人,那些笑話他的愚昧之人卻不知道人家早就熟讀了四書五經,科考啥的也都是浮雲,人家一門心思做聖賢,在聖賢之路上努力行走着。此後他常常在各地和道士討論養生的問題。
王守仁的理想是宏偉的,因為做聖賢幾千年下來也就出了那麼幾個,如孔二爺、和孟爺等。
雖然王守仁不知道聖賢之路應該如何走,但他堅信只要他們一直走下去會有辦法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差不多不久後就走了一條敞亮的聖賢路!
結婚後,十八歲的王聖賢離開了江西洪都,帶着他的老婆回老家浙江紹興餘姚,路上他認識了一個書生模樣的人,交流之中王守仁問書生「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書生聽了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思考了許久之後他告訴王守仁「格物致知!」
王守仁自然不懂什麼意思便問「什麼意思?」
書生淡淡一笑,「你看看朱聖人的書就會明白。上面說的很清楚!」
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成為聖賢的答案,一個自己探求了許久的答案終於浮出水面!
所謂的朱聖人是朱熹,和朱壽一個姓。朱壽還一直自認是自己的祖宗。咱們的太祖皇帝不是曾經還想改家譜給他當後人。
聖賢這個東西挺深奧的,朱壽不懂本人更不懂。只能說王守仁是個有追求的人,追求那種虛無縹緲似乎不存在的東西,據說和道有關也就是理,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懂得的人又有幾個?真正的理聽不到看不到只能靠「格」!想領會用「格」、想參悟用「格。」具體什麼是格本人也不知。發呆是格,動手也是格,只要是方法都可以叫做格。
這麼深奧的道理大聖賢王守仁是懂的,等哪天下去了我幫你們問問。
十八歲的王守仁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尋求聖賢的道路,在若干年後
在老家待了一年的王守仁帶着老婆回到了北京。王華十分警惕的看着他,生怕他再做出什麼怪事。不過王守仁讓王華失望了,這次回來王守仁就像變了一個似的,每天除了看出就是看出。王華以為兒子終於不再做聖賢了便舒了一口氣,但他不知道的是王守仁在做聖賢的道路上從未停止過,他雖然是百~萬\小!說但看的卻是聖人的書。還是一如既往堅定不移的做聖賢!
忽然有一日王華發現書房裏的王守仁不見了,怕他做出出格的事情,王華連忙派人找他。最終在花園裏找到了他,此時王守仁正在盯着一根竹子不停的看。這就叫做「格」吧?
王華有些好氣的問他「你又想幹什麼?」
王守仁連看都沒看一眼只是揮了揮手表示去一邊玩去兒,我要參悟聖賢之道。
王華氣得夠嗆氣呼呼的就走了,終於放棄了對王守仁的管制。
王守仁依舊盯着竹子不停的看,哦不應該是「格!」
理就在竹子中,王守仁就是這樣不停的看啊看。理就在眼前想知道還是要靠自己,懷着對聖賢的憧憬熱誠王守仁就這樣盯着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從此,王守仁王大聖賢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朱聖人說的是對的嗎?那為何我那麼努力卻探尋不出來呢?是我格的不夠嗎?」
王華已經受夠了王守仁的種種行為,最後他說了一句話。不管你想做什麼我都不管,但你必須要考中進士。你爹都是狀元你要是連進士都考不中那你爹我還有什麼臉。
王守仁答應了,然後他就開始重新翻起了四書五經開始備考。二十一歲第一次鄉試中了舉人。
公元1493年弘治六年,王守仁落了榜。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現在已經是弘治七年了,臨下一次考試還有兩年。
第二次科考依舊落榜,可王守仁不是普通人他再一次找到了王華,又一次承認錯誤。
王華聽了很是欣慰告訴他,你天資聰穎、落榜的事不要放在心上下次努力之類的話,大致意思就是考試成績出來考的不好,老師認為你有天賦下次考好就找你談話,先把你吼一頓再誇你。讓你有信心然而一些學生來說還是有用的,對一些學生是沒用的。眼前就有歌例子,是誰不說了哈。
王華感慨的說了一大通話按道理來講王守仁應該感激痛苦,然後王華拍拍肩膀在安慰一下然後就去繼續備考。
王守仁卻絲毫沒有走的意思,反而對王華說:「父親大人您老人家誤會了,我想了很久方才明白,落榜的事根本沒必要放在心上,而我卻把這放在心上實在是不該!大錯特錯!」
王華一臉懵逼的看着兒子,你個臭小子到底想幹什麼啊?不氣死老子難受是不是?可是王守仁一點也不理會而是繼續說,「數年寒窗苦讀沒有任何用處,學習兵法熟悉韜略才是報效國家的根本。」說完之後才施禮告退。
看着王守仁走出的背影王華發出了歇斯底里的吶喊,「你要氣死老子啊?」
王守仁沒有和王華開玩笑二十六歲那年他開始學習兵法,開始鍛煉武藝學習射箭。四書五經還是讀不過卻不為主,多少應該給老爹一些面子對吧?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守仁掌握了軍事奧秘和非凡的武藝,文武雙全的他悄然超過了很多人,王守仁已經強到了一種地步。不得不說王守仁是個奇才,,
跌跌撞撞過了兩年二十八歲那年,王守仁終於再第三次會考試出色,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不過因為科考舞弊王守仁成了第二名,卻也不影響他的前程。
朱聖人的聖人之道在於,為了只求理想崇高道德,可以犧牲一切,包括最基本的!這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就是大明各級官僚們的行為法則和指導思想,領導所以人的思想。沒有人敢質疑,。但王守仁敢,並且已經開始質疑了。因為一件事
這些都已經不重要,在接下來的人生道路王守仁的命運會因為朱壽的出現提前改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96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