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了曾誠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扛把子們後,朱勁松便直接開口說道:「自從朕登基稱帝到現在,也差不多四五年的時間了,勛貴的封賞問題,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首先擺在朱勁松面前的就是勛貴問題。
歷史上造反的多如牛毛,造反成功的也有很多,但是每一個造反集團在初期的時候都能保證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流通,而當造反成功之後,很多造反集團就會產生一個名叫勛貴的毒瘤。
當然,直接把勛貴們說成是毒瘤倒也不太恰當,畢竟勛貴體系的存在也有一定正面意義,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勛貴體系往往會隨着造反成功而迅速腐化。
前期打天下時賊拉牛逼的勛貴集團,到王朝末期的時候可能已經廢的騎不了馬也拉不開弓,更別說什麼帶兵打仗征戰了。
甚至還有的勛貴們會產生自己也能當皇帝的念頭。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勛貴集團迅速腐化,其實還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真正要命的還是隨着開國勛貴們開枝散葉,土地兼併也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前有車,後有轍,開國的勛貴們把主意打到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趴在國家的身上吸血,天底下的鄉賢士紳們也會紛紛效仿。
而朱勁松從造反開始,到如今打下十六省之地的大明江山,自然也少不了勛貴的存在。
比如說朱二旦和朱三順這兄弟兩個,是不是該封王?
比如說劉鶴鳴、劉二牛、耿銳這些從一開始就跟着朱勁松造反的,是不是該有封賞?
沒有?
那踏馬不是扯蛋嗎!
大傢伙兒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着你朱某人殺了官,造了反,回頭你當了皇帝,大家連個世襲的勛貴人家都撈不着,那跟着你造反是圖了啥?就圖自己當個將軍元帥之類的,然後跟着你朱某人一起大公無私的為大明百姓服務?
在這種事情上,永遠不要想着講道理,因為沒有絲毫的道理可講。
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
懂了沒?懂了的就懂了沒懂的也別問,這智商也別想着穿越造反。
其次就是報紙的問題。
《大明報紙》是大明朝廷辦起來的,上面發表的文章要麼就是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親自寫的,要麼就是翰林院的那些人寫的,雖然沒有完全脫離民間,但是像老百姓看愛的那些東西,《大明報紙》上並不是很多。
民間也有呼聲,希望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能夠允許民間開辦報紙。
允許,還是不允許?又或者是設立審查,錯一個字就把當期報紙封禁,省得他們說出來什麼不該說的?
比如,文章里敢有滿意這兩個字的就全部封掉,敢把我大清寫成韃清的也得能封就封,敢寫朱勁松或者歷代大明皇帝名諱的全都變成***?
而除卻勛貴和報紙的問題之外,其他的還有諸如大明律以及度量衡的問題,外藩制度、對歐羅巴摻沙子吸血、民間是否要禁銃等等一大堆的問題。
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加在一起,讓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感覺很頭疼。
朱勁松很頭疼,但是曾誠和劉二牛、劉鶴鳴等一眾大大小小的扛把子們也很頭疼。
按理來說,朱勁松這個皇帝都登基好幾年了,如今又佔下了十六省之地,按說也該進行封賞了,該封國公的封國公,該封國侯的封國侯,畢竟這大明江山也不是全靠你朱勁松一個人打下來的嘛。
關鍵是這事兒該怎麼辦?
開口直接說我功勞不小,封個國公不為過?
就算皇帝他老人家脾氣好,也不帶這麼上趕着找死的吧。
再說了,老朱家的皇帝……從朱重八開始一直到崇禎,哪一個不是把刻薄寡恩這四個字演繹的淋漓盡致。
【講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所以一眾大佬們都沉默了,誰也不願意率先開口討論這個話題。。
看着一眾大佬們都沉默不語,朱勁松卻呵的笑了一聲,說道:「都不說話了?你們不說,朕說。」
「歷朝歷代,凡立國之初,必封賞勛貴以酬其功,此乃萬古不破之真理,凡是挑戰這一點的,都已經聲名狼籍了,而朕的膽子又小的很,也沒打算挑戰這個優良傳統,所以該給爾等的封賞,還是會給的。」
朱勁松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一眾大佬們皆是心中一沉。
誰也不知道朱勁松到底怎麼了,今天居然會用這樣兒的語氣說話。
而朱勁松卻沒有絲毫停頓,而是接着說了下去:「國朝爵位,朕打算定下公、侯、伯、子、男五等,每等又細分為國、縣兩級。」
「如今我韃清尚在,海外諸多蠻夷尚存,所以封爵自縣侯而始,以免以後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凡得爵位者,不許世襲罔替,即便是國公,亦須三代而降等襲爵。」
「至於宗室,也是如此,凡親王、郡王,同樣三代降等襲爵。」
「封賞名單,這幾天就會發下去。」
「你們要是覺得能接受,那就按照這個規矩來,要是覺得不能接受,你們大可以想辦法推翻朕這個皇帝,朕也可以再上一次孟良崮。」
在場的一眾大佬們互相對視了一眼,最終卻是慌忙站起身來,一起拜道:「臣等萬死!」
實在是沒轍。
別看在場的大佬們足夠多,只要大傢伙兒齊心協力就能把整個大明搞的一團糟,但是在場的也都是人精,知道在場的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聯合起來,也同樣知道朱勁松這個皇帝有掀了桌子重來的底氣。
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跟錢聾老狗可不一樣。
很多時候,錢聾老狗的聖旨未必能出京師,就算出了京師也未必有人執行,就算執行也沒人敢保證會不會胡亂執行。
《大明報紙》的存在,卻是註定了朱勁松的旨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天下,而農會和錦衣衛的存在,又註定了大明朝廷的官老爺們很難再像以往那樣兒欺上瞞下。
而且這些大佬們都很清楚,除了天地會這個明面上的情報體系,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的手裏最少還有兩套互不相關的情報體系在運作,無論是我韃清方面還是大明朝堂甚至於民間的一舉一動,朱勁松都看的很清楚。
至於說像正德、天啟等大明皇帝一樣落水?
那就更扯蛋了。
先不說朱勁松這位大明皇帝並沒有什麼遊園的愛好,就算有,拱衛行宮的禁衛也沒人能滲透得進去——想要滲透行宮禁衛,首先就得滲透行宮外圍那些油鹽不進,只認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和阿古娜這個皇妃的索倫營士卒。
就算解決掉了索倫營,還要面對更加油鹽不進的大明禁衛軍。
這是大明唯一一支不受五軍都督府管轄的軍隊,雖然徵兵是跟五軍都督府一起,軍紀和訓練什麼的也跟五軍都督府一樣,但是禁衛軍的糧餉和裝備都由少府撥付,訓練也不跟其他軍隊一起。
說白了,禁衛軍就是朱勁松留給自己的一張底牌,這支軍隊根本就不鳥除了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之外任何人的命令。
而朱勁松今天之所以會這個熊樣兒,也完全是被整個大明朝廷的這些大佬們給氣到了。
因為從文官系統的曾誠、劉懷文,再到武將體系的劉鶴鳴、劉二牛,甚至包括情報系統的柯志明,這些大佬們有一個算一個,最近都在私底下討論封賞的問題。
當然,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論功行賞的事情,畢竟我韃清都快涼了,十六個省的地盤握在手裏,也早該給這些功臣們論功行賞了。
但是這些沙雕玩意們居然很羨慕歐羅巴的那些貴族。
這就不能忍了。
真要是把大明朝廷變得跟歐羅巴那邊兒一個蛋樣,那朱勁松辛辛苦苦的造反是為了什麼?為了再弄出一個大明朝廷,再弄出一個勛貴集團,再弄出一個東林黨?
羨慕歐羅巴的貴族是吧?想要世襲罔替是吧?朕就先讓你們看看什麼叫做真正的皇帝,從根子上絕了你們的念想!
不服就起兵造反,朕給你們造反的機會!
而在一眾大佬們認慫之後,朱勁松才冷哼一聲道:「你們都給朕聽好嘍,朕給你們的,才是你們的,朕不給你們,誰也不能伸手,要不然……」
聽着朱勁松意味深長的冷哼聲,在場的一眾大佬們才忽然反應過來。
皇帝者,承天受命,言出法隨,一言可興邦,一言可滅國。
正如曹操對龍的評價: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眼前的這位爺即便跟自己這些官員們走的再近,那他也是屍山血海里殺出來的皇帝,只要他老人家還有一口氣在,大明的軍隊就出不了任何問題。
軍隊不出任何問題,所謂的勛貴和文官就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朱勁松意味深長的冷哼一聲後,又接着說道:「下面議一議是否允許民間開辦報紙以及度量衡的問題,還有是否禁止民間持有火銃和手榴彈的問題。」
所謂把報紙變成***之類的想法,完全是朱勁松被朝堂上這些大佬們給氣到了,畢竟大明律明文規定,不識字的大明百姓可以隨便罵皇帝,有司不得問罪——
假設現在有個完全不識字的老百姓跑到濟南,指着朱勁松所住的臨時行宮破口大罵,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下,甚至還得派人問問他為什麼要罵,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處,有沒有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能做的。
至於說隨着各地的掃盲以及朱勁松一直在大力推廣的社學、縣學逐漸鋪開,大明以後慢慢的可能就沒有了不識字的百姓……
那跟大明律和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有什麼關係?
反正大明律和朱勁松已經保證了不識字的百姓罵皇帝的權利。
至於那些識字的百姓想要罵皇帝了該怎麼辦?
這不就體現出報紙的好處了麼。
朱勁松打算稍微放開一些管制,先允許民間開辦兩份報紙試試水,如果可行的話,再慢慢放開更多的限制。
度量衡的問題其實也好解決,只要工部那邊弄出來一個標準,再慢慢的推行下去就行了。
反倒是禁止民間持有火銃和手榴彈的問題很讓人頭疼。
ps:這本書還真不如改叫埋葬全世界算球,反正只要一寫到韃清部分,404就特麼隨時盯着我,昨天又被吞了兩章,解禁出來一章,剩下一章要過幾天才能申請解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4.07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