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不可能對失去「譚」地而無動於衷,原因不止是「譚」地一失會讓齊國在濟水上游的城邑變成飛地,還有「譚」地着實離「臨淄」太近了!
「我家或需在『譚』常年駐軍,且不可少於兩『師』。」智瑤說道。
博覽道很贊同,接話說道:「齊或盟吳,遲則三歲乃有反撲。」
剛剛大戰了一場,齊國被吳國消滅了至少八萬大軍,他們還能結盟?這個要看是齊國認為受到的最大威脅來自哪裏,忍受輸給吳國的恥辱不算什麼,晉國的威脅才是對齊國最致命的。
智瑤心想:「不歸還『譚』地確實是在逼齊國向吳國靠攏,並且齊國有理智就不會在短期內馬上反撲。田氏除掉現任齊君的行動已經是箭在弦上,田乞有可能會因為齊國大敗選擇中止行動嗎?」
齊軍被吳軍消滅了八九萬,大量的齊國公族陣亡或是被俘,一下子掃清了田氏獨霸朝堂的很多障礙。
如果齊國爆發內亂,智氏肯定是會得利。
智瑤已經有所行動,哪怕田乞暫時放棄除掉齊君陽生,智氏這邊也會使用諸多手段讓田氏把蓄勢待發的那根箭失射出去。
一旦齊君陽生死在田氏手中,智氏沒有證據也會在隨後將消息曝出來,使得齊國亂上加亂。
本來就被極大削弱的齊國,他們再次亂起來會得到近一步的削弱,再來就是內亂一天沒有平定,拿什麼來跟智氏斗?
到時候,智氏不止能夠順勢將濟水上游拿到手,還能夠接着繼續削弱齊國!
高強問道:「宗子,新占各處作亂不休,我等當如何處置?」
這個就是智氏只佔領齊地某些地方,沒有獲得主權的麻煩之一了。
齊人的思想里,他們還是齊國的人,不願意接受智氏的統治,再有人帶頭肯定就會進行各種反抗。
哪怕是齊國承認失陷在智氏手中的土地歸屬權得到變更,還是會有齊人繼續反抗,進行反抗的力度會出現很大幅度的下降就是了。
對於齊人的反抗這一點,智瑤事先就心裏有數,說道:「遷徙大夫、『士』。如遇抗拒,需先曉之以理,理若不通,行之以法。」
有話語權的全部遷徙走,黎庶之類其實遷走最好,可惜的是一旦真的全部遷走,再遷徙晉人過來定居,耗時日長倒也沒什麼,倉促遷徙時產生的死傷會非常嚴重。
現在還不是為了完成上頭命令,不管下面死活的年代。
再則說了,智氏的所有都是智瑤的,他不愛惜的話,誰還會去愛惜呢?
近期,智瑤還在做另外的事情,比如總結跟吳軍的一戰。
總的來說,智瑤十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各種新式裝備列裝下去之後,軍事上占的優勢超乎想像。
有點費勁的地方就是很花錢,尤其是智氏的各種家大夫、「士」、「徒」很是不堪重負,不得到改善後面也許會出現大問題。
這樣一來,智氏就需要經常性地東征西討,給予那些財產困難家庭創造來錢快的收益。
單純依靠自行生產?不是辦不到,前提是要能撐過目前的難關!
如果眼前的難關都撐不過去,談什麼長久將來?
所以了,智瑤近期正在頻繁派出斥候與細作偵查齊國各地,計劃小規模卻是非常頻繁的劫掠戰。
這個也是智瑤大戰略的一部分,劫掠戰會把智氏的很多人腰包撐得鼓鼓,還能干擾齊國進行正常的生產。
所以是什麼?齊國被智瑤盯上,對於齊人來說真是一種大不幸。
現在這麼個年頭,得益於諸夏列國的強大,再來就是燕國跟中原失聯,其實誰都沒聽說哪個國家被異族頻繁劫掠的事情發生。
有數的幾個強國,包括晉國、楚國和吳國,之前打歸打,真沒有進行過頻繁的劫掠戰。
智瑤先開啟這個先河,他看到是進行總體戰的一部分,其他人絕對不會那麼想。
一旦智氏那麼干,不管是對誰,風評方面肯定是會讓智氏的風評變得非常差勁。
不過,鍋不會只有智氏來背。
魏氏和狐氏不是已經前往魯國了嗎?他們走不同的路線,一路過去能打就打,能敲詐就敲詐,一點都不像霸主國的軍隊,更像是一群土匪。
辛虧是子貢趕路速度夠快,再來也是魯國三桓夠慫,魯國承認自己的錯誤,拿出誠意滿滿的賠禮,避免了更多魯人遭罪。
現下,魏氏、狐氏和其餘各家族已經回到國內,他們還幫忙帶回了魯國獻給智氏的那一份賠禮。
季節馬上就要轉換,不出意外進入冬季之後,各國就要消停下來。
「我家如此作為……,甚是不妥。」智申說的是好些智氏的人成群結隊已經在搶掠齊國各處。
命令是智瑤所下達,並且已經執行了快一個半月。
齊國那邊暫時還沒有反應過來,也許來年就會有齊國的使節到「新田」或「洛邑」進行抗議了。
智瑤無法跟智申解釋什麼叫作經濟補償,再深入地解析智氏好多家庭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
說到底,好些人才擁有自己的土地沒有多久,產出還跟不上所需的消費,再有智氏強制要求納賦時的列裝,不給找新的出路,不止這些家庭會破產,甚至還會讓智瑤對智氏的內部改革被迫中斷。
「大人,我家將士傷亡如何?」智瑤問道。
智申以為在問前往劫掠的傷亡,皺眉說道:「將士幾近於無傷亡,齊國黎庶死傷則多。如此有違天和也!」
總體戰是個什麼玩意?哪怕劫掠能讓智氏的好些人富起來,好些人的觀念中還是不能接受,其中包括智申這位家主。
「……」智瑤瞬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智申說道:「如若長此以往,幾與禽獸無異也!」
對於這點,智瑤承認智申說得沒錯。
並且,智申想要阻止智瑤不是用下令的方式,使用的是採取勸說,無論怎麼看都比較卑微了。
智瑤先道歉,然後問道:「瑤若使之往中山,抑或長狄、樓煩,不知可否?」
劫掠齊國有很大的成效,並且是一種一舉兩得,道義上卻是道德有失。
智申立刻說道:「如此無礙也!」
所以,劫掠同為諸夏一員的齊國不行,搶異族就沒有問題了???
智申很不理解地問道:「訾產有缺,何不加恩?」
老實說,智瑤也有過這個想法,只是念頭剛起來就被自己掐沒了。
智瑤要在智氏建立法度,立下什麼功勞就得到什麼賞賜,哪能幹那種無視制度的操蛋事呢?
知道嗎?極致的公平其實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有人努力,有人懶惰,享受的待遇卻是完全一致,誰還願意再努力呢?
沒有功勞進行賞賜,立下相應的賞罰制度又是為了哪般?完全就是上位者在挖掘自己的根基嘛!
智瑤對智申進行了闡述與解釋,說到一半發現智申一臉懵逼,情不自禁地生出了無力感。
並不是智申完全聽不懂,前有管仲,後有子產、趙鞅、士吉射,法度那些玩意早就被人玩過了。
儘管每一位先人對法度或者說制度的內核玩法不一樣,事實也證明了立下規矩就應該遵守的重要性。
智申無法理解的是智瑤玩得那麼認真,想像不出一旦創立的制度在智氏深入人心,會造成什麼樣的後續。
「有一事需得大人首肯。」智瑤開始講起了奴隸立功能夠得到自由身的事情。
吳國和齊國展開了大會戰,用兵規模超乎了很多國家的想像,接下來必定會刺激到列國,以後爆發戰爭的出兵規模絕對會越來越大。
有了殷商的教訓,宗周進行了矯枉過正的改變,也就是不再讓奴隸參與戰爭,想要成為士兵變成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殷商的什麼教訓?他們的很多士兵其實就是奴隸,後來被姬周玩人心戰術,太多殷商的奴隸兵臨陣倒戈了。
現下的各個國家有着數量極為龐大的奴隸,奴隸一輩子都很難翻身,能有子孫也會依舊作為奴隸,某種程度上妨礙了生產力的解放,同時也是對人口增漲造成停滯。
智瑤希望智申能夠同意對奴隸也有賞罰制度,奴隸多生產來為自己贖得自由,延伸到普通黎庶也能獲得成為士兵的資格。
事實上,也就是智瑤無法將土地分配到黎庶手中,只能換一個法子,給予黎庶上戰場立功的機會,再讓黎庶能夠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
智瑤想那麼做不獨是為了增加兵源,真正的內核在於分配土地。
需要有那麼一個黎庶自己立功獲得土地的流程,追其原因還是需要考慮利益既得集體的感受。
說白了就是,智瑤不能沒有任何理由就將土地分配下去,能這麼幹肯定想,還會讓獲得土地的人感恩至少三代人;代價則是讓付出努力才獲得土地的人不滿,甚至於瓦解掉智氏現有的擁戴集團。
如果智瑤一窮二白的出身,肯定會去爭取大多數人,問題並不是啊!
智申只知道智瑤聽進了自己的勸,不會再大肆劫掠齊國,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智瑤對奴隸處理方桉的改革。
而對奴隸改革的事,其實是趙鞅先做,後面商鞅幾乎照搬在秦國實施。
遭到改變的歷史,趙鞅沒有做,商鞅還沒有出生,智瑤成了先驅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8s 3.97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