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這樣!」
許星辰看到這次的結果,整個人直接就愣住了。
以前抽到科研艦的追加核心也就罷了,這次直接給實際建成戰艦對應艦娘的專屬核心!
這就等於是提前抽了!或者類似遊戲中的,通過任務直接獲得的艦娘,例如列克星敦和厭戰那種形式。
對於這種結果,許星辰當然是格外歡喜的,誰不喜歡航母大姐姐直接來啊。
不用在建造容器那邊賭和猜了,現在直接作為意外之喜,直接提前鎖定了,許星辰恨不得馬上去建造。
西方群島這邊局勢不穩定,自己不敢出面用她們的建造容器,還是得回老巢去建造才安穩,所以自己也該回去了。
許星辰看着這個結果,看着這個專屬核心,傻樂了好一會兒,心理盤算了很多東西。
最終把核心小心翼翼的收好,再次看向了戰利品解析。
「既然還有艦娘類的獎勵……那我就只能抽滿這20次了……」
「繼續解析!」
「正在解析戰利品……」
「解析成功:獲得早期測試性電磁武器系統。」
「哈!這難道是……電磁炮!」
許星辰馬上打開詳情,很快就確認這次的結果的確是電磁炮。
就是裝在海洋山號登陸艦上測試的那個,圓敦敦的胖乎乎的,那塊工地迷彩塑料布還在。
許星辰心情激動的仔細研究,再次很快就確認這仍然是個半成品。
鶻鷹那種屬於驗證機,是已經基本設計完成,如果有客戶有需求也給資金,它很快就能進入生產測試環節。
電磁炮這個東西,距離量產服役仍然遠的很,她只是個技術驗證用的試驗品。
這些東西的出現,也說明四級戰利品解析,出來的並不只是量產裝備,已經生產出來的測試產品也行,半成品和技術也行。
回到電磁炮本身上,作為一個半成品,它目前的能量還比較低,如果追求高超音速的速度的話,就發射不了太重的炮彈。
能量轉化率也比較低,如果發射太大太重或者太快的炮彈,發熱非常嚴重,可能無法連續開炮,或者開兩炮就得停好久。
目前也沒有合適的炮彈,高超音速打擊的測試用的炮彈暫時是實心的,在坦克上的動能打擊也許有用,但是艦炮不行。
而坦克的尺寸,又無法供應高超音速動能炮彈所需的電能……
要把它實用化,就要解決這三個主要問題。
或者放棄追求高超音速,只是作為一種輔助的發射和投送裝置,用在不追求打擊力度的地方,或者民用方面。
比如,它實際上已經在消防隊伍中用上了,用來向火災區投送滅火劑。
這種就是屬於送到地方就行,而不需要打擊力度的應用,滅火彈出膛的瞬間都沒有音爆,說明速度不超過音速。
用電磁發射投送,比傳統火炮發射,要安全和節能的多。
主要原因是電磁發射的力量可以「無級變速」,不是傳統火炮那樣,只能用增減發射藥包,來確定幾個大的刻度。
而且低功率電磁發射,是沒有炮口的火焰風暴的,在消防上而言更加安全。
把自己手中這個早期電磁炮,轉化成發射滅火彈的電磁發射裝置,顯然是沒有任何難度的。
問題是,怎麼真正作為「炮」用在軍事上?
也就是至少達到傳統火炮的威力,然後儘可能的追求電磁炮的理想,實現七倍音速以上的「高超音速」打擊。
把艦娘科研體系的能力加持上去的話……也許……沒準……大改能行吧……
電磁炮這種東西,是對於未來技術路線的摸索,是仍然不確定是否可行的方向,除非直接相關人員,都很難有深入的了解。
許星辰就嘗試着,以這個測試版電磁炮為基礎,設置科研方案,用系統的模擬功能給自己檢查,確認自己的目標難度。
首先檢查追平傳統火炮威力的要求,結果很快就得到了「可行」的結果,以及「普通」的研發難度。
這讓許星辰稍微有些疑惑,於是就仔細查看了一下說明。
模擬結果中,有一些非常簡單的計算,可以直觀的看到基本邏輯,然後再圍繞這些計算結果模擬現實情況。
現代的155毫米火炮,炮彈重量通常在50公斤左右,炮口初速大致在900到1100米每秒。
按照折中的1000米每秒計算,炮口動能大約是25兆焦耳,而當前的測試版電磁炮,已經可以穩定維持32兆焦的炮口動能了。
至於能量供應也不是問題。
25兆焦差不多是7度電,就算是按照現有的,75%的能量轉化率,也只需要9.3度電。
許星辰艦隊現在通用的燃氣輪機,gt25000經過了新一輪的改良,增加了間冷循環變成gt25000ic,最大輸出功率也直接提升到了4萬千瓦,相當於5.44萬馬力。
每一台燃氣輪機加上發電模塊,每一分鐘的最大發電量超過660度,理論上可以供應70次發射所需的能量。
實際上這個科研任務本身,還會把電磁炮的能量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那麼一台gt25000ic燃氣輪機發的電,就可以支持155毫米的電磁炮,每分鐘發射86次。
同時,在與傳統火炮同樣的炮口動能下,憑藉比傳統火炮更加均勻的加速過程,讓電磁炮對炮彈的要求比傳統火炮更低一些,所以這種傳統火炮威力的電磁炮,炮彈的研發也不存在任何問題。
155毫米的火炮沒問題,更小口徑的火炮炮口動能更小,研發就更加沒問題了。
所以這個任務目標的難點,都集中在提高打擊精度和射速、提高適裝性和可維護性、提高能量利用率和集約化程度等方面了。
這些難點,並不是那些最難克服的部分,特別是對於艦娘而言,比人類的常規艦船,更加容易實現。
所以這個任務難度是「普通」。
這個結果許星辰大喜過望,馬上又提高了要求,嘗試一下七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打擊。
系統模擬之後,直接給了個「困難」。
155毫米的炮彈,要加速到7倍音速,需要140兆焦的炮口動能,而這門測試性電磁炮的極限,剛剛摸到64兆焦。
這就要求大量修改設計,大幅度提升能量供應。
或者把口徑限制在115毫米以下,彈重控制在20公斤以下,炮口動能控制在60兆焦以下,研發難度會有所降低。
簡單的考慮之後,許星辰建了兩個科研任務。
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實現傳統艦炮威力的常規電磁炮,另一個是實現七倍音速以上速度的,高超音速打擊電磁炮。
先把普通版的產品設計出來量產,現換掉自己艦隊內的中小口徑傳統火炮,再慢慢去研發完全體的電磁炮。
為什麼許星辰有這種追求?只是追平傳統火炮威力的電磁炮,有什麼實際的用處嗎?
對於傳統動力的艦船而言,換裝這種普通版的電磁炮,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還額外增加了後勤門類。
但是如果把平台換成綜合全電的艦船,那情況就完全反過來了。
這時候傳統火炮,才是額外的後勤門類,換上追平傳統火炮威力的電磁炮,就直接減少一個後勤門類了。
電磁炮的控制和管理系統,跟綜合全電系統是天然統一的,不需要額外增加太多的專門人員。
電磁炮所需能量的來源,與艦船航行和其他設備所用電能,都是燃料艙中的燃油發電產生,這就實現了更大範圍的能量統一。
彈藥庫里不需要儲存發射藥了。
而且燃油的能量密度和利用率都是炸藥的十倍以上,電磁炮不需要專門儲存發射藥的同時,艦炮卻有了十倍以上的發射能力。
這種升級本身看着不明顯,但是對後勤而言卻是一個巨大進步,而打仗很多時候就是打後勤。
所以,沒有使用綜合全電系統的055,當然不會直接裝備不成熟的電磁炮。
而啟用了綜合全電系統的055,會有極大概率直接列裝電磁炮。
哪怕這些早期電磁炮的威力,僅僅是追平甚至略低於傳統火炮,它在整個體系上也擁有巨大的優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4.09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