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我們都能歌唱
應該都是想抓住大學生開學這個時間點。
專輯磁帶順着他們去銷售。
樂器由滬海到各地返校的大學生護送着到校。
報紙……也想讓高校大學生們先分享銷售。
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信息傳遞和物流運輸其實都是很單一的。
荊小強對滾社聯盟這種遍佈全國高校的網點形式,肯定會下意識的利用起來。
所以他每次會議多少都會提到。
滾社銷售部、報社、常丹琳都會不約而同的搶着用這個網絡。
然後就形成個什麼情況呢。
樂器贈送佔據了道德口碑的高峰。
磁帶專輯先推出銷售,就等於是先預演了一把大家都來倒磁帶。
然後報紙過了三四天才推出,各家滾社已經很嫻熟了,接到通知就直接去音像社拿綑紮好的音樂報。
接着迅速分發到當地各家高校。
最後大學生們蜂擁而出的在當地賣報紙呀!
改開後,國內除了省會,其實各地級市以下很少有本地報紙。
大多數省會城市也沒有賣報人,都是在報刊亭之類的擺售。
能想像一座省會城市突然冒出來上千甚至更多賣報的年輕人嗎。
五毛錢一份的報紙,兩毛錢給各地,報刊亭賣也是這個價,滾社大學生們賣也是這個收入。
同時期同樣十六版其中四版彩印的《足球》報、《體壇周報》都是一塊錢。
因為這兩家還拿不到什麼值錢的廣告。
省台廣告都還能在幾千塊的時代。
要保證不虧本就得賣到這個價。
可音樂報第一期,就帶着荊棘之花襯衫、miya運動內衣、以及二十多個其他品牌的小廣告!
襯衫和運動內衣給了各二十萬的廣告費,拿了半版廣告,miya運動內衣甚至拿了底版的彩色廣告位,安寧親自上陣拍的慢跑照片!
據說好多各地老蛇皮,光是看見這個就掏五毛錢買報紙了。
何炯炯他們報社有個清京大學的高材生,反覆核算過這種發行+大學生賣報的模式。
當時出人意料的定下個十萬份的印刷量!
要知道著名的《體壇周報》在88年創刊,第一年都每期只發五千份!
哪怕是到九二年,每期發行量還不超過二十萬。
這個開局數字已經很驚人了。
可荊小強跟女老闆都支持保證量,樣報送到文工系統那邊看了也是讚不絕口,除了底版那運動內衣廣告是不是太那個了點。
事實證明,他算少!!
算一算就明白,九十年代初,全國還沒經歷高校數量大爆炸,後來幾千高校的總量鋪開到了很多地級市,其中大部分是專科院校。
這年頭大概五六百所高校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大專還沒從中專升級起來。
也主要散佈在省會為主的地區。
這就造成滾社的發展如野火過境,很容易在同一座城市蔓延。
任何高校可能都有那麼極少數喜愛搖滾的愛好者。
哪怕不知道滾社,通過老鄉聯繫,同城流竄,都能迅速加入進來。
所以一年多下來,經過兩輪鵬圳搖滾夏令營,幾乎每座高校都有滾社分舵,沒有的都在搶着被發展!
這就意味着五六百個報紙分發點,每個點平均才分到兩百份?!
其實有些省級重點大學直接就攔截了上千份報紙。
好些滾社可憐巴巴的也就分到一二十份意思下。
自己看都不夠,還談什麼賣?
這時候滾社特殊的結構又發揮了效應。
任何基層滾社有不爽的地方,發現不公正地方都能給荊小強這邊打電話直接投訴。
哪怕留的是唱片公司熱線電話,也能迅速發現問題。
動用滾社賣報紙的本意是為了讓音樂報能擴展到更多地方,更多人手中。
只往重點高校、省會傾斜是不是不太好?
所以反應到荊小強這邊來的時候,他也不太會:「那就印二十萬份好了,既然有人看,那多印點賣唄,越多越賺錢吧?」
沒錯,真的有人看。
創刊號頭版頭條,就是荊小強帶着滾社在鵬圳街頭演唱的彩照,中國高校搖滾音樂社鵬圳夏令營圓滿結束……
文章還有點八股文的味道,熱烈慶祝,為了建設祖國之類的用語很多。
但恰恰是這種文章,奠定了音樂報的高度,不是那種娛樂小報。
非常清晰的介紹了這個夏令營的宗旨,每年都會延續下去,全國各大高校源源不斷的參與。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每天二三十處表演場地,總計超過六百場公益演出,現場觀眾超過一百萬!
贈送樂器結他、廣播收音機超過一千件。
本來裏面強調是荊小強捐款的,被他審稿時候要求抹掉了。
這是何等的壯舉。
單靠荊小強一個人,天南海北的慰問演出,能達到這個規模嗎?
滾社不可能到處去軍營慰問,但這個對鵬圳打工人群的慰問,已經足夠詮釋溫暖了。
文章最後也強調,滾社建立起來目的,就是在高校青年中樹立正確的文藝價值觀,也必須要把這種社會責任感當成滾社的創作核心。
所以這裏引用了一句《肖申克的救贖》裏面名言:
「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
它們的每一篇羽毛都閃耀着
自由的光輝」
「感謝音樂,給予我們自由的靈魂。」
然後僅僅就這一篇帶點社評社論的格調。
其他全都是國際國內音樂新聞、音樂小常識、歌曲推介、作曲作詞技巧入門。
在荊小強的建議下,也有一個版面是一些音樂明星的八卦,總要有點吸引人的花邊嘛。
他自己都貢獻了條關於健身的採訪問答,傳遞一點保養嗓子和練聲練氣的健身細節。
其實報社那邊是太多太多的內容放不完!
光是優秀詞譜選登,都只能被壓縮到兩個版上。
最後跟運動內衣共存的那個半版,就是這一周的熱門歌曲榜單。
荊小強再三強調他和曹菲的專輯不能全放進去。
甚至連規則都強調為,同一歌手只能同時有一首歌在榜單里,為的是給更多人展現的機會。
同樣,這個榜單也具有投票功能,讀者可以把這版剪下來,勾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三名,並添加榜單上沒有的一首歌,寄回報社。
成為下期榜單的參考之一。
互動就有了。
整個音樂報的發行,在國內迅速掀起一陣音樂浪潮!
除了春晚,從來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在全國引發這樣對音樂的議論!
青歌會都沒做到。
因為青歌會的歌曲說到底,還是偏專業性,哪怕通俗歌手唱的也不是一般人都能達到的高度。
音樂報傳遞的全都是最基礎音樂,有識譜的能力就能跟着那些推介曲譜演唱,有買過專輯磁帶,就能跟着歌單找尋傾聽。
更主要是在傳達一種全新的理念態度。
人人都有歌唱的能力。
有些歌用技巧唱,有些歌用感情就行。
音樂也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才能掌握的高深東西。
所有人都能唱。
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搖滾樂隊這些經常聽到的詞兒,終於在音樂報上能像百渡百科那樣看到非常清晰的定義介紹。
幾乎全國上下都有點恍然大悟!
原來這才是音樂?
二十年前還在說是靡靡之音的浪漫小調,現在可以成為舒緩情緒,美化心靈的悠揚旋律。
那些熱血亢奮的鮮明節奏,可以帶來這麼強烈的共鳴和刺激?
其實就在五六年前,大家甚至要拉上窗簾悄悄放音樂跳個舞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音樂報卻給出了百花齊放一般的盛大場面。
放聲歌唱吧,靜心傾聽吧,音樂一定會帶給你完全不一樣的享受。
有關方面其實都有點吃驚的在看待這場音樂變革!
曲老和李團都反覆審核過報紙的每個字眼,都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但又比他們想像的要大膽許多。
荊小強把握政策尺度的能力也太強了!
其實不過是因為剛剛走過嚴管的時代,大家都有點戰戰兢兢。
荊小強卻很清楚從這以後很大程度上就真的是改革開放,不會再走回頭路了。
只是從頭到尾,音樂報里都從未提到過「音樂學院」,連歌舞團、文工團都說得極少。
通俗流行歌曲嘛,音樂學院從來都瞧不上眼的東西。
自然就沒有了聯繫。
周晴雲都打電話來問:「我們滬音不是有了美通一體化新專業嗎,怎麼都沒有提一下?」
荊小強比老教授都雞賊:「先看看風向呀,院領導不牴觸,願意領先全國開先河,下一期就提到這個專業,不舒服甚至很反感,我們就不去惹,悄悄的進村,打槍滴不要!」
周晴雲哈哈哈:「好!我觀察下,但這份報紙真的很好很好,我很喜歡,這兩天新生在報名了,後天你帶上那個小曹一起來參加開學典禮,也見見你的學生。」
荊小強殷勤:「我晚上來接您去看《當我們年少》,看看我唱得怎麼樣。」
周教授心滿意足:「我還準備自己去呢,好。」
在試水之作《祖國》之後,出口轉內展的《獅王爭霸》之後。
荊小強終於推出了第三部歌舞劇《當我們年少》。
這也恰恰迭加在了八月底。
進一步夯實了二十歲的音樂歌舞天才,在國內業界的地位。
讓須藤紗希都嘆為觀止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s 3.99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