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侯大盛楞了一下。伯努瓦則是點了點頭,道:「是的,非洲。那邊有些事情,需要有專門的人手去辦。當然,你可以帶着豺狗去。但我要求的是,你來帶隊、你來負責。」
侯大盛聞言不由得苦笑,他看着伯努瓦道:「我們的團長是巨狼,這件事情你應該找我們的團長談。跟我談不合適。」
「不!很合適。」伯努瓦看着侯大盛,輕聲道:「相對於巨狼,我更信得過你。一些他不知道的情況,你可以知道。而作為任務的執行者你也必須知道。在跟他談及之前,我會跟你先說。至於你與他怎麼溝通,那是你們的問題。」
卻見伯努瓦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再次緩緩的給自己的酒杯里倒上了一些。然後丟入了一塊冰塊,他緩緩的站了起來走到了書桌側面的巨大落地玻璃窗前,望着黑幽幽的莊園輕聲道:「侯,你知道非洲和法國的關係嗎?!」
非洲和法國,一隻都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不僅僅是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的關係。這中間牽扯了太多的愛恨情仇。如果真的要寫出來的話,這足夠去寫幾本大部頭的專業歷史類書籍了。
僅僅在有記載的一戰中,非洲被強徵到歐洲的士兵就高達一百餘萬。另外的其他被徵召走的搬運工、後勤民工,更是高達兩百餘萬人!而一戰中,前往法國參與戰爭的阿爾及利亞徵召士兵,就多達十七萬餘人。塞內加爾則是付出了十四萬餘士兵。
至大戰末期,整個法國軍隊中有着高達四十七萬從非洲殖民地徵召來的非洲士兵。而同時,還有大量的徵召勞力。僅有記載當時在法國工廠里工作的非洲勞工,就高達十三萬餘人。
遠的不說了,就近代的二戰非洲在戰場上的重要性、非洲在戰爭中付出的努力。幾乎都被人刻意的抹去了。儘管,依賴着非洲殖民地的付出,法國總算沒有錯過最後的一班末班車。走上了聯合國五常的位置。
二戰伊始,法國選擇了投降主義。當時戴高樂在西利埃克斯家族等反對投降主義的勢力支持下出逃,他逃到了倫敦。然而他卻悲哀的發現,沒有了軍隊的支持他根本無法去展開自己的自由法國理念。
但在此同時,他注意到了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地方——非洲。1940年,戴高樂冒着極大的風險從英吉利飛往乍得。飛機墜落了,但戴高樂卻奇蹟的活了下來。活下來後,他立即把自由法國的總部從倫敦遷徙到了阿爾及爾。
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也在他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1943年,乍得、喀麥隆、剛果……等等法屬殖民地,皆先後宣佈了脫離法國維希政府,加入自由法國的序列。
在此同時,自由法國的主力軍隊也變成了非洲本土裔軍隊。在當時,戴高樂能夠組織起來的法國本土軍隊甚至不足萬人。根本就沒法形成作戰力量。而駐紮在赤道附近的非洲殖民地軍隊,在自由法國成立後其兩萬餘人直接投入了自由法國的行列。
這支幾乎全部是以非洲裔組成的軍隊,在接下來的1942~1943年期間成為了戴高樂對德作戰的主力部隊。至1942年底,又有高達十二萬的非洲士兵倒戈向了自由法國。此後,陸陸續續有數十萬的非洲士兵逐步的加入了自由法國的行列。
到了1944年,當戴高樂把自由法國各部編成軍的時候。他發現非洲裔士兵已經牢牢的佔據了一半以上的數量。而很多歷史不去提及,或者不願意去提及的一個事實是:當時在法國本土與德軍作戰的四十萬部隊中,就有近乎三十萬是非洲裔士兵!
「這是個我們都沒有去提及,或者說是刻意忽略的事實……」卻見伯努瓦苦笑着道:「因為如果提及,法蘭西將會無比丟臉。居然需要依靠着殖民地的鼎力支持,我們才沒有亡國。」
對於伯努瓦的話,侯大盛選擇了沉默。這件事情他不好做評價,但確實法國在這件事情上表現的極為拙劣。這大約也是戰後,法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一度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吧。儘管它也是五常之一。
「很多人以為戴高樂將軍願意那些殖民地獨立,但實際上他不是想讓殖民地獨立。而是無可奈何。」伯努瓦攤開了手,對着侯大盛苦笑着道:「你以為當時殖民地為什麼會那麼支持『自由法國』?!是因為戴高樂將軍許諾將改變法國的殖民地政策。」
頓了頓,伯努瓦看着侯大盛輕聲道:「你以為法蘭西是個忘恩負義的國家?!不,我們並不是。二戰之後戴高樂將軍之所以沒有當選,最大的原因是他不希望自己不得不履行對殖民地的諾言……」
侯大盛聞言一愣,但瞬間明白了:戴高樂二戰中取得殖民地的大力支持,是因為他許諾了會改變殖民地政策。但當時二戰結束了,如果他上台的話。那麼要不要改變殖民地政策,這將成為一個法國和他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
要躲開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被當選!是的,這樣就能夠完美的躲開了殖民地政策改變的問題了。任何人也無法因此說法國或者戴高樂的問題,他沒有當選怎麼去推行自己的政策?!
「可那幫蠢貨,實在是只能折騰而不能幹活兒的廢物。」伯努瓦無奈的看着侯大盛,嘆氣道:「所以,戴高樂將軍最終卻不得不再次出山。然後負責建設起了現在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關於這段歷史,侯大盛倒是知道的。那段時間法國簡直亂的一塌糊塗,從二戰後的1947到1953短短的幾年間,法國就更換了十三屆內閣。而這段時間,哪怕是戴高樂沒有去執行殖民地改革政策殖民地也發生了巨大的混亂。
******、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等原法國殖民地,相繼出現了大面積的武裝起義。當時法國已經烽煙四起,越南那邊也失敗了。法國幾乎所有的海外領地都出現了問題,連綿的戰事讓整個法國疲憊不堪。財政也被拖垮。
無奈之下,戴高樂只得重新出山。而他出山後,就不得不去面對第一個問題:如何處理法國與殖民地之間的問題。但,法國就這麼心甘情願的退出非洲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老牌帝國主義的自尊,讓他們想方設法的想要繼續控制着非洲。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年齡和像我這樣教育出身的人……要在那些地方移交出我們的權力,捲起我們的旗幟。闔上這部偉大的歷史,是一種多麼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驗啊……」這是戴高樂的原話。他並不希望失去非洲。
他依然希望以宗主國的身份,控制着整個非洲。然而,這在當時席捲全球的殖民地獨立浪潮面前顯得是那麼的可笑。當然,不甘心的戴高樂不會直接認輸。他選擇了一個方式。1958年,他做了一次非洲旅行。
他帶着自己幾經掙扎,做出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到訪非洲。這部東西,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給予了殖民地選擇:或者獨立,又或者留在法蘭西共和國共同體之內。
然而,其中潛台詞誰都能夠讀懂:留下來的,就能夠接收到法國給予的援助。離開着,那麼你什麼也得不到!
這是法蘭西最後脆弱的尊嚴,戴高樂試圖用這種方式至少讓非洲國家表面上還是跟法蘭西是一體的。然而,也有國家不願意遵從他的願望。幾內亞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然後他獨立之時,就是整個官方機構癱瘓的開始。
在那裏的法國人帶走一切能夠帶走的東西,甚至包括了辦公電話和文具。整個幾內亞在成立之初,面對的幾乎是荒蕪的一切。
這種殺雞儆猴,似乎起到了作用。戴高樂用這種方式,讓大多數的殖民地選擇了「法蘭西共同體」。當然,這其中也有不聽話的。比如桀驁不馴的阿爾及利亞。當戴高樂的政策,不再起作用的時候。他選擇了試圖用武力讓對方屈服。
然而,七年的戰爭,增加到了八十萬的軍隊。卻依舊沒有讓阿爾及利亞屈服。面對着崩潰的財政經濟,戴高樂只能選擇偃旗息鼓。為此,他甚至遭到了曾經擁護他的人的反對。比如法國駐阿爾及利亞軍團司令馬絮。
「我們已經不可能進入非洲了,前幾年的那件事情你大約也知道吧……」伯努瓦神色有些不太自在的對着侯大盛說着,樣子有些扭捏。侯大盛怎麼可能不知道,那件事讓整個法國把臉都丟盡了。
甚至可以說,這件事情將永遠伴隨着法國。這將成為這個國家,永遠都洗不掉的污點。這件事就是——盧旺達大屠殺。
兩個月內,超過八十萬平民被殺。盧旺達高達10%的人口,就此消失。全球震驚!而法國,則是在此事上無比丟臉……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7s 3.93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