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一連給她發了好幾個問號:[別太荒謬。]在醫院裏磕老師們的cp,昏了頭吧。
同學決定關心一下她的精神狀態:[發生什麼事了?]
[剛才我們這兒有病人急性心衰,一下就送到icu去了,剛好蒲老師的老婆過來會診,我看到真人了,真的好美好有氣質!]
尹彩的想法已經從蒲老師的老婆好有福氣,變成了蒲老師好有福氣。
[醒醒。]同學無情地提醒她:[你現在要寫轉科記錄,告病危,搶救記錄,危重症第一天,還有之後的第二天和第三天]
[啊?]尹彩撓頭:[我還以為轉到icu了,就是icu寫呢!]
同學:[so big膽。]
他們在病房見了一面,然後各自忙碌各自的事情,當戚彤雯想坐下來給蒲子銘發一條消息的時候。
神經外科又打來了電話:「老師您好,我們這邊有個明天手術的病人,之前在院外做過二十四小時動態心電圖,頻發房早,想請您評估一下能不能手術哎,對對對,我們是七組,87病區301床。」
戚彤雯一邊接着電話,一邊打開電腦:「會診單發了嗎?」
「行了,我看到了。」戚彤雯掛斷了電話。
現在是下午四點多,大約是中午的那杯咖啡因含量太高,她的心臟砰砰跳個不停,眼皮也一直在跳。她好笑地心想,別這半年住院總當下來,她自己室早二聯律了。
這會兒的電梯最緊俏,第一批她擠不進,第二批有個緊急轉運的病人,就在這時戚彤雯接到了第二通電話:「老師您好」
「行,我知道了,今天我會去看的。」
平會診發出後,應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現在是下午四點鐘,按照規定,戚彤雯應該在明天下午四點之前寫完這條會診意見。
有時候會診發得太晚,會診醫師就會第二天去看。既然是平會診,就說明不是那麼緊急的情況。與平會診相對應的就是急會診,受邀科室需在十分鐘內趕來。
醫院裏也有一些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比如病房的醫囑會在上午十一點和下午四點之前開完,因為藥房五點下班,為了方便藥房和護士的工作,醫生會早點把醫囑開出來。
發會診通知單也是一樣,如果今天太晚了,又不是很急的會診,大家就等到第二天上午再發。
不過眾所周知,現在這些事大部分是基地輪轉的規培醫生在干,新手沒有經驗,常常在深夜給人發會診單。
戚彤雯也幹過這事,那會兒她剛上臨床,師姐分了一張床給她管,晚上病人做完b超檢查回來,提示腎臟可能有惡性腫瘤,於是上級讓她請一個泌尿外科會診。
戚彤雯想也不想地就把會診申請發出去了,師姐忘了阻止她:「哎呀,你明天上午發就行了,現在發估計要被他們罵了!」
戚彤雯本想撤銷,師姐又說:「算了,不用撤銷,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不過他們今天不回來了,大概明天上午吧。」
所以一般來說下午接近傍晚發的會診申請,受邀科室都是第二天早上在處理。如果有什麼緊急情況,(不是病人病情緊急,而是發出會診的醫生心情緊急),就會給會診科室打個電話。
當然不是太熟的話,有可能被罵。
神經外科家大業大,組多,今年又開了新大樓,戚彤雯費了一會兒功夫,才找到神經外科七組的辦公室。
辦公室的值班醫生告訴她:「老師好像在病房」
戚彤雯一進病房,喲,人還挺多。一間病房裏三張床,最裏面那張床就是戚彤雯要看的病人301。此刻,301和他的家屬正被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包圍。
戚彤雯當時就覺得不妙,她怎麼忘了現在是麻醉科術前訪視的時間,腦外科現在把她叫過來,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這位是我們心內科的醫生。」腦外科醫生向病人介紹道。
他十分熱情,把病人在院外做的檢查報告拿給她:「你看看他這個心臟情況。」
戚彤雯一邊翻一邊詢問:「明天準備做什麼手術?」
麻醉科敢怒不敢言的眼神已經掃過來。
「一個小手術,明天先局麻做個造影,然後做搭橋。」腦外科補充道:「這個病人平時身體都蠻好的,每周還游泳呢!」
一般來說介入是內科做,搭橋是外科做。但由於醫院的腦外科太強勢,介入和搭橋都是腦外科來做。
像介入手術,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內科外科乃至介入科都可以做這一類的手術。至於誰來做,就看誰的話語權更大。
麻醉科的小姑娘忍無可忍,但說出口的話卻是那麼沒氣勢:「兩位老師,這個人一個月前才發過腦梗,做了溶栓治療,不適合上麻醉」
病人和家屬都不懂,他們慕名而來,自然最信任腦外科的醫生。在他們看來,只要主刀醫生說能開,就一定能開。
腦外科擺擺手:「問題不大,你這個身體情況呢,我們再商量一下。」
有些話不適合在病人及家屬面前講,於是三位醫生回到辦公室。
麻醉科的醫生資歷最輕,她說:「這事兒我做不了主,你們如果執意要麻,我要請示上級。」
腦外科問:「你上級是誰?我給他打個電話。」
「宋主任。」
「」腦外科疑心自己聽錯了:「他不是心臟組的嗎?」
小姑娘不卑不亢:「宋老師現在是總院麻醉科的總諮詢。」
戚彤雯不禁心裏鬆了口氣,她雖然是內科,和麻醉科的人打交道不多(除了病房急插管的時候),但也耳聞過這位宋主任的名字,聽說為人極為強勢,也不懂得變通。大約是身後有人撐腰,哪個外科的面子都不買賬。
外科提起他都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他專業素養確實夠硬,大家都能放心地把手術交給他。
恨是因為他停手術停得太多了,以至於麻醉科的大領導都看不下去,傳聞曾找他談話:「小宋啊,你也要給人一點面子。」
好了,不用她做這個惡人了。
戚彤雯趁勢說:「我看這個動態心電圖是一年之前的了,而且是外院的,參考性不高,不如再做一個?」
動態心電圖要背二十四小時,也就是說明天的手術做不了了。
腦外科明顯有些不悅,正想說些什麼,忽然從辦公室外來了好長一隊醫生,領頭竟是一位年輕的女醫生。
是隔壁六組。
六組和七組共用一個大辦公室,只不過七組是血管組,六組是綜合組,主要做顱底腫瘤,不過其他病人都收。
帶組的女教授剛從國外回來,聽說科研水平極高,師門關係強大,以至於醫院肯讓她獨立帶組,要知道多少腦外科醫生還在臨床上苦熬呢!
最開始大家都覺得她來路不正,但凡強勢科室就算有關係,也得用實力說話。
放眼這些能帶組的腦外科教授,哪一個不是上了歲數?
戚彤雯當過吃瓜群眾,悄悄問過自己在外科的老同學:「那個女教授什麼來頭啊?」
「你搜搜她論文。」
「我搜過了,確實厲害,我是問她開刀水平怎麼樣?」
神經外科醫生的培養周期很長,對於病人來說,一個會開刀的醫生遠比一個會做科研的醫生要重要得多。
「絕了。雖然是做顱底的,但開聽神經瘤開得特別好,又快又好。」老同學說:「她剛回來,不是手底下沒人嘛,還要值一線班,上手術都是自己一個人幹完全程,就給她分了一個規培還是實習生,你說規培生也就罷了,實習生能幹啥?最多放在病房裏寫寫病史,送病人做ct都不夠格的」
聽神經瘤也稱位聽神經施萬細胞瘤或位聽神經鞘瘤,在解剖上位於橋腦、小腦和岩骨後壁構成的三角形區域即「橋腦小腦區」。
這個區域有很多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走行,比如面神經、三叉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腦幹等重要結構。所以這個部位的手術風險很高,需要主刀醫生有嫻熟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1]
剛才和戚彤雯說話的腦外科醫生眼睛一亮,趕緊迎上去:「姜教授,您在這正好,之前收到我們組的那個病人,就是您打過招呼的那個,現在麻醉科這邊說不好麻,心內科這邊也是說再等等」
戚彤雯:「orz。」怎麼還是個「關係戶」啊!
醫院裏的關係戶分為很多種,比如行政領導的關係戶和臨床醫生的關係戶,真關係戶和假關係戶
對於臨床小醫生來說,其實沒有差別,就是有時候來自領導的壓力比較大
戚彤雯開始在內心期盼,這位姜教授是一位好說話的教授。
畢竟外科病人收進來了,肯定是指望着做手術,做吧,風險太高,不做吧,領導覺得不上心。
小醫生是夾心餅乾,左右為難啊。
注1:來自《神經外科解剖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4.03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