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年四月,已完工兩年的兩京大道上行人絡繹不絕。燃武閣 m.ranwuge.com
往來南北的諸多面孔之中,有一身穿一襲長衫、頭戴四方巾的書生青年在路邊楊樹下的茶館內歇息。
他面容俊俏,雙眉如劍,端茶的手如女人一般纖細,一看就是從小便不做一點重活的官宦子弟。
他在此處不久,岔道上邊忽然之間來了好幾輛車馬,馬車極為精緻,窗戶上還有花瓣樣的木雕,縫隙之處露出一個眼角略帶皺紋,但仍然精明的眼神。
來人打量了一下茶館裏的書生,又聽身邊人說了『確是此人』四字,於是便不做猶豫、急忙下來了。
這是個女人,三十多歲的模樣,頭髮挽了起來,顯露的皆是一個成熟女人的風韻。
她帶着婢子和下人來到青年書生的面前,大大方方的行了一個禮。
「民女尤三春,見過楊侍從。」
不錯,此人正是楊慎。
楊慎是楊廷和之子,今年二十八歲,正德六年時,他參加科舉最終一朝登科,狀元及第。
因為他曾經在皇帝還是太子時當過伴讀,而且還是當朝閣老楊廷和的兒子,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他大概率是不會成為狀元的,以免無聊之人說閒話。
不過楊慎的文章實在是寫的太出彩了,一方面是他家學淵源,一方面他也曾追隨王鏊學過經世致用的學說,所以不論是閱卷官還是皇帝本身,都覺得若不把他點為狀元,反而是因噎廢食,沒有以才為先。
還是朱厚照最終果斷,就點他為狀元。
原本閱卷官們還有些擔憂,他們覺得這個皇榜貼出去肯定會引起議論,哪想到京中沒有任何的雜音。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楊大才子的才名竟然真的讓人覺得,他就該是狀元。
或許,這就是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吧。
在四川有一句俗語叫,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這個升庵科第就是楊慎。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
正德六年,他高中狀元以後,按照慣例先去翰林院,授官翰林院修撰,從六品。
正德七年,他升為翰林院侍讀,正六品。
正德八年,皇帝任命他為藏書園副園正,從五品。
正德九年末,楊慎奉旨入宮,列侍從室侍從。
而此番他出現在兩京大道上的淮安山陽,是因為要執行一項重要的政務。
在尤三春的眼中,楊慎是如天上一般的人物,他出身貴、才氣高、還與皇帝關係匪淺,年紀輕輕就是狀元,尚未三十,便已經是侍從室侍從。
這便罷了,這等人物家教還極嚴,舉手投足之間儘是優雅,只怪她不夠年輕,否則就是鑽也要鑽到他的被窩。
她還眼尖,看到楊慎的腦門上有幾滴汗珠,瞬間便覺得心疼。
而能讓這般人物俯首稱臣、在這樣的季節不辭辛勞連日趕路的,怕也是那個還要再高的帝王了。
「……也不知怎的,陛下好像知道尤東家變着法子都要大肆鋪張一樣,早先便已經傳旨,而後還不放心,命本官沿途查看天子行宮。尤東家來得倒巧,我們便一起瞧瞧去。」
「是。」
這個尤三春是惠鹽記的擁有者,正德四年以來,她極力維持和官府的良好關係,以聽話、能辦事的優勢獲得皇帝信任,所以迅速成長為天下皆知的大鹽商。
至正德十年,大明各處鹽場均已拍賣完畢,以惠鹽記為首,另有七個鹽商共同經營着大明數百處鹽場。
這些鹽商的背後都有皇室的背景,而且還有數量不等的乾股直接為皇室所持有。
他們承包鹽場、僱傭灶戶,生產食鹽,行銷天下,現如今,兩淮、兩浙、山東、長蘆等鹽場每年的拍賣銀兩收入就高達四百萬兩。
這還不算這些鹽商本身獲利還要再給皇帝分紅。
真要算起來,鹽之一項給國庫帶來的歲入就要一千萬兩以上,當然,這是今年的目標,實際上也是過去幾年逐年增長的結果。
平均下來,八家鹽商每家每年分給朝廷的利從最初的三十萬兩,已經逐漸增長到八十萬兩。
這個數字極大,便是因為這幾年隨着海貿的發展,海外流入的白銀蹭蹭往上漲,而且盛世之年,人丁增多。是個人,就得吃鹽。
此外,當然也有人覺得捨不得,因為皇室通過拍賣收一輪銀子,通過分紅再割一刀,一頭一尾連割兩刀,最後留下的都不剩多少了。
為此,部分鹽商選擇保留後一刀。
這也是可以的,朝廷並不明令禁止,不過他們的規模難以做大,比較好的鹽場通常不會拍賣給他們,以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
經過幾年演化,基本上已經是皇商佔據主導了。
鹽稅,在封建王朝的千年歷史中,歷來都是排名前三稅源,朱厚照當然也不會放過。
似尤三春這樣的人,她的今天全部來自於皇帝,自然會以奉承皇帝為能事。
京中傳來消息,正德十一年,皇帝有可能會出京,赴江南巡視。一聽說是這樣,幾個鹽商紛紛動起腦筋,想各種辦法希望皇帝能通過他們這裏。
以至於很多地方尚不確定皇帝的行程,就開始大肆為皇帝鑄造行宮,這種鋪張浪費在前一段時間被於是上奏,惹的皇帝有些惱火,立即硃批他們停止。
但這種硃批沒什麼實際的效用,他可以換個名義建啊,建好了皇帝不用,還能賄賂其他重臣,總之有它的作用。
再後來沒有辦法,皇帝只挑了淮安、蘇州和杭州三處地方落腳,其他就不去了,除此之外,他還派出身邊人到各地督察,要求營造的標準堅決不能無限提高。
因為鹽商之間會互相比較的,生怕自己怠慢,而別人勝出。
這也才有了楊慎此行。
一路上,尤三春一直在旁說:「陛下登基已十年,陛下之仁德也深入人心,現如今國家又適逢盛世,哪怕是平民百姓之家的房屋也建得好了。所以請楊侍從從寬考慮,江南膏腴之地,有些算不得浪費。」
楊慎不為所動,他的成長背景和皇帝深度綁定,所以皇帝的意思就是他的行動,這樣他的前面就是坦途大道,他是不會為了幾兩碎銀而胡來的。
「尤東家若是真有錢,不如獻一點給皇上,也比在此營造行宮要好。陛下的原話是說,造得那麼好,也住不了幾次,實在是一種浪費。」
這女人倒也會說:「這應當還好,陛下……可以多來住幾次,這不就好了。再說,我們也不是沒給陛下獻過銀子,可陛下說生意就是生意,乾股佔多少便拿多少,否則便不成規矩。」
「那便存着,等朝廷需要用錢的時候再獻,那個時候就不是分紅了,陛下當然也不會拒絕。」
楊慎的話中有玄機。
皇帝要用錢?
難道是傳了幾年的用兵之事麼?
————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本章完)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95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