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太玄倏地飛走,離開道場徑直往青山村而來。
還為入村,遠遠地便看見村中一戶人家頂上顯現出一股青氣。這一股青氣極為淡薄,卻始終牢牢護定那一戶人家。仔細分辨,分明是蕭陽家中。
太玄隱去身形悄悄來到蕭陽家,蕭陽正在家中朗朗讀書,讀書聲音不大,卻一聲聲振聾發聵,有一種奇妙而撥動人心之力量。太玄站在窗外聆聽蕭陽讀書之聲,不住點頭:「看來這小傢伙真的將書讀到骨子裏去了!」
太玄睜開法眼看去,虛蒙蒙地看到一團白色氣息在翻滾醞釀。白氣正處於蕭陽之胸口,隨着讀書聲,絲絲縷縷的白氣匯入白氣團中,不斷壯大白氣。白氣充斥着一股浩大至剛之意,天底下再也沒有什麼氣息能比這白氣正大光明,沛然莫御。仿佛充塞天地,將整個人間化為一片正義。當初地神分身落子佈局,見到蕭陽身上有些氣運,便傳授了一些讀書養氣的方法。蕭陽下去之後,便仔細琢磨這養氣的法子。這門養氣功夫完全是來培養人胸中一口浩然正氣,以讀書明理之法,凝練強大精神,蘊養浩大至剛之浩然正氣,此氣從人心靈中誕生,參悟冥冥中人道,信念,智慧,道理所成,非常玄妙。
太玄看着白氣點點頭,「不錯!不錯!竟然養出這麼多浩然正氣!」就在太玄點頭稱讚的時候,屋內忽然傳來一聲喝問:「什麼人?」對於蕭陽敏銳的直覺,太玄略略驚訝。自己隱身在屋外,也未曾進入過屋內,想不到蕭陽竟然察覺到隱身的自己。對於這份敏銳直覺,太玄略感好奇。
撤去隱身之法,太玄堂而皇之的現身,蕭陽抬頭一看,發現窗外的太玄,忽地起身迎來:「原來是地神法駕臨塵,學生有失遠迎,贖罪贖罪!」因太玄的面目與地元子一般無二,故此蕭陽將太玄認為地元子也是情有可原,不過太玄與地元子同為一人,視為一體也無不可。不過這些都不是蕭陽能知道的。
蕭陽起身將太玄引入屋內,躬身對太玄一拜:「學生拜見先生!」
「為何如此?」太玄伸手托起下拜的蕭陽,疑惑地問道。
「還要感謝先生指點學生,若非先生指點學生怎麼讀書,學生這一輩子都混同於凡人中,將讀書作為謀取高官厚祿的工具!」蕭陽正色地對太玄說道。
「這也是你天資聰穎,能從先賢的書中體悟出道理來,才能將讀書化為修煉!」太玄看着蕭陽讚賞地說道。
此時蕭陽不過讀書幾個月,便是有從小到大十幾年的讀書功夫,也無法這麼快便養出浩然正氣。讀書養神不過兩三個月便有所成,可見他也是氣運所鍾。先前在蕭陽家房屋上空看到青氣罩頂,也是浩然正氣蘊養出來,改變其身上氣運。
蕭陽與太玄分說一番讀書心得,說起養氣功夫,蕭陽贊道:「先生傳我養氣功夫效果非凡,不過修習方才兩三個月,學生便覺精神大振,不但記憶力增加,且理解能力也大有長進,讀到聖人所書,心中總有許多感悟。不知為甚,學生讀書時,總覺心口有一股沛然莫御之氣息充塞胸腹,直令人不吐不快。」
「不錯,能在兩三個月之間便養成胸中一口浩然正氣,可見小友對聖賢經義鑽研極深!」太玄面上滿是讚賞之色。
蕭陽對浩然正氣這個詞並不陌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這種氣,至大至剛,必須用坦蕩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
蕭陽想不到自己心口培養出來的這種氣竟然是傳說中的浩然正氣,傳說中此氣極少有人能養成,便是皓首窮經的大儒也極難養成此氣。「學生何德何能,竟然養出一口浩然正氣?」
太玄失笑:「這不是德不德的問題,這浩然正氣也不是那麼難。你所理解的浩然正氣完全是有正義的心中誕生出來的氣,此氣極難誕生,古往今來也只有孟子與文天祥二人才能養成,你要養成那種浩然正氣還相差甚遠!」
「還請先生賜教!」蕭陽聞言恭敬請教其中分別。
「你可知《正氣歌》第一句怎麼說?」太玄不答反問。
「知道!」蕭陽點點頭,正氣歌乃是文天祥所著,千古以來鼎鼎有名,蕭陽張口便來「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念着念着,胸中浩然正氣仿佛有所感應,隨着蕭陽念誦《正氣歌》不斷涌動翻騰。念到沛乎塞蒼冥這一句,胸中氣息上沖,一口氣哽住就再也背誦不下去。蕭陽困惑地皺眉:「怎麼念不下去了?」
太玄見此,指着他說:「念不下去就對了,你所養的浩然正氣乃是讀書時,運用精神感應天地正氣,被天地正氣漸漸浸染,故此於胸中養出一口浩然正氣,此氣乃是得自於外,非是自生,故此你才能養出正氣。人之正氣完全由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培養而來,乃是純淨之心靈運轉,參悟萬靈之秩序,瞭然人道之真善美所養出。你捫心自問,能否做到一生不行不仁之事?一生不行不義之事?一生不行不禮之事?一生不行不智之事?一生不行不信之事?若是完全以聖道之仁義禮智信蘊養浩然正氣,便是到死也養不出浩然正氣!」
蕭陽聞言默默捫心自問,發現先生所言自己完全無法做到,便是一點不符合五德聖道,心中便有瑕疵,心有瑕疵便失去聖道,自聖道而來的浩然正氣便消散一空。
想罷,蕭陽方才發現先生所傳養氣之法竟有如此玄妙,教人先運用精神體悟先賢聖道,於參悟聖道中不知不覺中引動天地正氣,凝練成胸中之浩然正氣。而有了正氣,必然要參悟人之正氣,天人相合才能更進一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93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