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十七集 滌盡煙塵

    童謠響起:豆入牛口,勢不得久。

    三個人呈丁字形走馬燈般廝殺,大戰三十餘合。竇建德雖勇,無奈受傷在先,兀自血流不止,因不能戰,長嘆一聲,只得棄槍下馬,歸為人虜。

    原來早在此戰之前,便有童謠傳唱於虎牢關前,道是:「豆入牛口,勢不得久。」竇建德故聞牛口渚之名,便生厭惡,感覺不祥,於是終在此地遭擒,便應其讖。

    竇建德被俘,押送唐營,來見秦王。

    李世民責備竇建德道:我征篡國之賊王世充,關你何事?你竟越界而來,犯我軍銳!

    竇建德嘆息道:惟恐我今日不來,異日亦須有勞殿下遠取也。

    秦王聞之,轉怒為笑,待以客禮。於是大起三軍,兵發洛陽,來戰王世充。

    王世充此時保守東都洛陽,按照當時唐鄭軍事對比,鄭雖稍弱,但勝在本土作戰,又采守勢,原本應與當年迎戰魏王李密一般,慘烈交鋒,拉鋸而爭。不料才一開戰,王世充局面就迅速惡化,鄭國各地守將竟然紛紛不戰而降。

    先是張公瑾降,又鄧州降,又田瓚以所轄二十五州降,又時德睿以所轄七州降,又大將張鎮周降,又郭慶以管州降,又魏陸以滎陽降,又王要漢以汴州降。

    三個月時間,洛陽周圍郡縣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陽便成一座孤城。

    眼看局勢不利,王世充親向李世民求和,在洛陽城外隔洛水談判,但最終和談破裂。

    李世民遂遣各路將士進攻未降州縣,皆是一打即勝,或望風歸降。王君廓奉命攻克頧轅縣,一直向東攻到管城,河南各州縣紛紛降附。王世充大失人心,於此顯露無遺。

    武德四年三月,李世民在虎牢關生擒竇建德,派長孫安世進城陳說利害,王世充驚慌不知所為,欲突圍南逃襄陽,諸將都不應聲。

    王世充這才知道何謂軍心已散,只得於五月十一日統領文武官員出城,到李世民軍營門前請降。於是李世民引軍入城,沒收王世充庫存財物,頒發賞賜官兵。

    犒賞三軍已畢,於是清算王世充同黨之罪。

    因黃門侍郎薛德音常為王世充撰寫文書,其中用辭對唐室多有不敬,因命殺之。

    復命拘捕王世充手下諸將段達、楊汪、單雄信、陽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餘人,一一敘論罪行,都命綁赴洛水小洲上斬首示眾。

    李世勣念在單雄信同鄉,且共同舉義,便向秦王求情,希望可免單雄信一死。

    李世民卻道:昔日瓦崗山上,聚義者多為英雄好漢。惟單雄信與翟讓共同聚義,然翟讓遭李密誅殺之時,其第一個跪地求饒,歸順李密,是對翟讓不忠。其後李密兵敗洛口,只有王伯當始終相隨,單雄信與邴元真皆舉其所守城池以降,是對李密不義。王世充以女嫁之,當洛陽罹難,其卻忍見岳父兵敗而不顧,是對王世充不孝。公受迫於竇建德之時,彼為昔日故友,袖手旁觀,是對公不禮。似此不忠不義,不孝不禮之徒,留於世間何用!

    李世勣無言以對,只得來至刑場,泣謂單雄信道:小弟無能,不能救兄出於危難。

    單雄信回顧自己一生,良心發現,搖頭嘆道:生死榮衰,並非上天註定,凡事皆人力所為也。賢兄不必自愧,當唐兵出關之時,我已知自己必定會死。

    李世勣:弟今為唐臣,忠義難以兩全。賢兄自放心去,家中老小,弟必代為照顧。

    言罷,就肋下拔出解手刀來,挽起前襟,撩開褲腿,割下自己股上一塊肉,鮮血淋漓,遞到單雄信口邊:你我兄弟,乃生死之交;弟今上要忠於秦王,下須扶養兄之母妻,便以此肉,隨兄同死!

    單雄信張口吞下,熱淚長流:單某平生枉說兄弟恩義,今日方知何為兄弟恩義也!

    李世勣大哭而出,單雄信慷慨赴死。

    歷史真相:就後世各類評話演義所載,或者坊間野聞傳說,隋末諸路英雄好漢,迭經藝術加工,大多倒與其本來面目頗相符合,惟獨赤發靈官單雄信,形象幾經變化,已是面目全非,且忠奸易位,終至說不清楚。據正史《舊唐書》所載,只說單雄信是一員驍將而已;段成式《酉陽雜俎》便將其驍勇具象,說單雄信伐棗樹以為槍桿,連槍頭並重達七十斤,稱為寒骨白。南宋孟元老作《東京夢華錄》,又把單雄信尊為神靈,說民眾曾為其立廟祭祀。元雜劇中有尚仲賢《尉遲恭單鞭奪槊》一折,單寫「單雄信逞大膽心懷奸詐」。至明代《大唐秦王詞話》中,單雄信中王世充美人計,被迫做其駙馬;然後詐病回金墉,將李密家眷賺至洛陽,脅迫瓦崗眾將投降王世充;事後卻又阻止王世充給眾瓦崗兄弟加贈官職,使以半俸閒住,長隨軍營。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單雄信又跪地求饒。則不信不義、妒賢嫉能、貪財好色躍然紙上,形象被極度醜化。晚明時期,袁於令作《隋史遺文》,復將單雄信形象扭轉,並首次點明(或說捏造)單雄信綠林首領身份,為人俠義,扶危救弱。清代《說唐全傳》及《隋唐演義》出籠,且迅速得以在民間廣泛流傳,單雄信形象秉承《隋史遺文》,始終身為綠林豪傑,本色不改,劫富濟貧,豪俠仗義,最終寧死不屈。

    李世民終取洛陽,於是班師回到長安,擒王世充、竇建德、孟海公、朱粲以獻。

    李淵歷數王世充罪行,王世充答道:依我罪過,實是死有餘辜,但秦王曾許不殺。

    李淵聞此,便命將其釋放,與兄王世偉、子王玄應、及妻子流放蜀地。

    解吏未至,王世充暫時被關押雍州獄中。這一日,忽有數名唐官來至,聲稱大唐天子有旨。王世充急忙出應,剛要叩拜接旨,便被亂刀齊下,就此了帳。

    獄卒大驚,仔細看時,見來者卻是定州刺史獨孤修德。

    原來獨孤修德之父獨孤機,原是王世充部下,武德二年正月企圖降唐,被王世充所殺。因此獨孤修德今日矯詔誅殺王世充,是為父親報仇,不言而喻。

    獄卒只得眼看獨孤修德率領隨從離去,此後不敢隱瞞,急忙呈報上司,復又報入朝廷。經過廷議,認為獨孤修德雖有矯詔之罪,但身為刺史大員,且子報父仇,有情可原。

    唐高祖聞其廷議,也便佯作不知。

    驛吏將王世充草草埋葬,其子王玄應及兄王世偉等人被押解上路。數人在流放途中陰謀叛亂,皆被斬殺。

    王世充自從篡奪皇泰主帝位,坐擁中原以至淮海,三分天下居其一,但因人心大喪,共在位三年,旋即滅亡,此一路反王就此消失。

    虎牢及成皋一戰,竇建德因剛愎自用大敗,自身成擒,其所帶人馬便即全都逃散。惟有曹妃與左僕射齊善行率領隨從數百,逃回洺州。

    餘部諸臣欲立竇建德養子為主,齊善行說道:夏王平定河北,兵強馬壯,與唐、鄭二王鼎立三分,威震天下。然一戰成擒,部下星離,豈非天命註定,劫數難逃乎?不如舉國降唐,以保眾臣之命,且使河北百姓免受兵災。

    眾臣聽罷,便即無言。曹妃無甚主見,見眾人無辭,遂採納齊善行之議。乃將庫存財物全部分發士卒,任其各自離散。

    齊善行乃與右僕射裴矩、行台曹旦及竇建德眾妻諸子,帶領夏國官員屬吏,並夏國土地薄冊,交出夏朝八枚璽印,舉國向唐朝投降。

    是年七月,唐高祖見天下將定,再留竇建德無用,遂命將其斬首,時年四十九歲。竇建德自從起事到其滅亡,共計六年。

    隋末十八家反王之河北巨擘竇建德一路,至此亦作煙銷雲散。

    徐圓朗因是主動再次降唐,唐高祖不計前嫌,仍封其為兗州總管、魯郡公,就地任職,免予押送長安。孟海公因是拒戰被擒,因此命與竇建德同時處死。

    孟海公死後,從弟孟啖鬼佔據曹州,推舉孟海公之子孟義為首,在曹、戴二州起兵反唐,並聯絡鄆州蔣善合,欲請一同發難。

    然而蔣善合決心降唐,反命親信伏殺孟啖鬼。孟海公餘部,至此完全被唐朝平定。

    唐高祖令將竇建德斬首,又征其舊將范願、董康買、曹湛、高雅賢、王小胡等人來朝。范願等人既憤竇建德被殺,又見王世充部將不能保全,於是決定起兵反唐。

    卻又擔心不能成功,於是便問卜者。卦象既成,卜者說須奉劉氏為主,方能成事。

    諸將尋思一圈,就去找竇建德舊將劉雅,說願擁其為主。但劉雅認為天下已平,不願冒險起事。范願等怒斥劉雅不義,竟怒殺劉雅,然後逃跑。

    又至漳南找到劉黑闥,陳說因由。

    當竇建德被唐軍所敗,夏政權滅亡之際,劉黑闥未曾參與虎牢之役,因躲藏在漳南縣老家,耕種蔬菜自給,閉門不出。

    劉黑闥見范願等人願奉自己為主,大喜從之。當下殺牛會眾,招得百十號人,就而襲破漳南縣城起事。又擊敗貝州刺史戴元詳、魏州刺史權威,收其武器,及餘眾二千餘人。

    七月十九日,劉黑闥在貝州漳南設壇,祭奠故主夏王竇建德,奉其靈位為主,自稱大將軍,正式起兵反唐。竇建德故將舊吏聞知,紛紛殺死唐朝官吏,響應起義。

    劉黑闥起兵,先攻陷歷亭,唐屯衛將軍王行敏戰死。深州人崔元遜殺其刺史裴晞,叛附劉黑闥;兗州總管徐圓朗也起兵響應。

    淮安王李神通及幽州總管羅藝聯軍來伐,亦被劉黑闥戰敗,叛軍一時兵鋒無二。

    劉黑闥乘勝而進,繼而攻陷瀛州、定州、杞州、冀州,殺其總管守吏。更在宋州擊敗左武候將軍李世勣,生擒薛萬均兄弟,由此兵勢大盛。

    唐高祖大為震驚,派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前往征討。

    劉黑闥兵鋒不減,三天之內又接連攻陷邢州、魏州、莘州,殺魏州總管潘道毅。於是僅用半年,便全部恢復竇建德原先地盤。

    名將李世勣、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皆都敗於劉黑闥,於是唐廷震動,諸將皆懼。

    武德五年正月,劉黑闥在相州自稱漢東王,年號天造,任命范願為左僕射,董康買為兵部尚書,高雅賢為右將軍。竇夏政權文武官員全部恢復原職,定都洺州。

    秦王李世民率軍討伐,軍隊駐紮衛州,多次挫敗劉黑闥叛軍。幽州總管羅藝率數萬大軍南下,欲與秦王李世民會合進擊。

    劉黑闥聞訊大驚,即命范願率萬人留守洛州,親帶大軍北上,阻擋羅藝。

    李世民聞報劉黑闥離城北上,遂命部將程名振至洺州城西大堤,用戰鼓六十具疾擂,洛州全城震動。范願大懼,急派人去稟告漢東王。

    劉黑闥恐洛州有失,只得撤兵還救,使弟劉十善與行台張君立帶兵一萬,抵擋羅藝。

    羅藝率幽州軍前至鼓城,與劉十善戰於徐河(今河北徐水)。

    劉十善哪裏是羅藝對手?且又以寡敵眾,故而一戰即敗,損失八千餘人,只引不足二千殘部奔回。羅藝乘勝大進,接連攻取定、樂、廉、趙四州,俘獲漢東王尚書劉希道。

    劉黑闥不敢與羅藝正面相敵,於是只得放棄相州,撤到列人營設防守衛。因聞部將李去惑將洺水縣城(今河北曲周西)獻降唐軍,由是大怒,便率主力大軍來攻。

    當時洺水守將,乃是唐朝大將王君廓。因接受李去惑獻降,率五百騎兵入城鎮守。

    劉黑闥率軍來至,命於城東北築兩個甬道,以抵擋城上矢石,猛烈進攻。李世民率軍三次增援,都被劉黑闥擋住,無法靠近。

    李世勣道:若劉黑闥將甬道修至城下,此城必然守之不住,必使猛將往救。

    李世民便問眾將:誰願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

    羅士信挺身而出:末將願突圍進城,替彭國公出來。

    李世民贊道:也只有將軍,方是劉黑闥對手。

    於是便命羅士信前往。又命傳令兵登上洺水城西南高坡,以旗語招引王君廓出城。

    王君廓看懂旗語,遂率軍力戰突圍而出;羅士信趁機透營而進,率二百人入城,接替王君廓以守。此時天降大雪,劉黑闥晝夜攻城,又命在雪中埋伏鐵蒺藜,使唐軍無法增援。

    八日之後,洺水城破,羅士信獨殺百餘叛將,最終力盡被俘。

    劉黑闥喜其勇猛,親自招降,羅士信寧死不屈,並破口大罵。劉黑闥大怒,終命將羅士信斬殺,年僅二十三歲。

    數日後大雪初停,李世民聞報羅士信首級懸於城門,非常悲傷。於是親自修書,遣使持書並攜重金入城,贖其遺體及首級以歸,縫合安葬,賜諡號為勇。

    歷史演繹:在《隋史遺文》及《隋唐演義》中,羅士信事跡尚能與正史吻合,只增其與秦瓊結義,後保護秦母反出山東情節。《說唐》中虛構羅成,就是以羅士信為原型。而在《大唐秦王詞話》中,便說羅成字士信,將二人合而為一。在民間評書中,羅士信乃是隋唐第一猛,號今世孟賁,有一雙飛毛腿,天生神力,又水性過人。曾力撼雙牛,兩戰來護兒,活捉魏文通,生擒伍天錫。又大戰李元霸,殺死仇成,後攻江都時掉進陷阱,被亂箭射死。

    李世民既葬羅士信,便依洺水列陣,欲尋劉黑闥決戰。先分遣突襲部隊,截斷敵軍運糧通道,然後進逼劉黑闥左僕射高雅賢大營。

    高雅賢當日在營中大醉,聞報唐軍已至營外,不由大怒,遂乘醉單騎出戰。

    李世民見來將在馬上東倒西歪,不由好笑,遂使裨將潘毛出戰。潘毛縱馬而出,只用五個回合,便將此竇建德昔日麾下名將一刀斬於馬下。

    高雅賢部軍由是四散,逃歸東漢王大營。李世民便命潘毛為先鋒,往攻劉黑闥軍營。


    漢東王出營列陣,聞敗回軍士報說來將斬殺高雅賢,不由大怒,便欲親自出馬,為左僕射報仇。身後偏將王小胡叫道:殺雞何用宰牛刀?待末將出馬,與他大戰三百回合!

    由是縱騎上前,兩馬相交,只一個回合,便生擒潘毛以歸。

    劉黑闥見而大奇,說道:便是這個毛蟲,殺我左僕射耶!

    便命將其斬首,親引軍來迎李世民主力。李世民聞說前軍已敗,潘毛被斬,遂引軍而回,不與劉黑闥正面交戰。

    三日過後,劉黑闥糧盡,急於決戰,便使人渡過洺水,至唐營索戰。

    李世民卻堅守壁壘不應,並命尉遲恭率軍堵住洺水上游,囑道:來日等劉黑闥過河,全軍半渡時挖開堤壩,放水淹之。

    尉遲恭領命,引軍而去。

    劉黑闥見唐軍不出,果然忍耐不住,乃率步騎兩萬,渡過洺水來戰。因見水淺不過沒膝,遂令不必搭橋,皆都涉水以渡。

    尉遲恭聞聽下遊人喊馬嘶,一聲令下,命眾軍掘開大壩。洪水吼聲如雷,直奔而下。

    漢東軍皆都身穿重鎧涉水,不及脫下,由是隨波逐流,或溺於河底,或順水而下。李世民便命眾軍立於岸上,輪番向河中射箭,一時矢集如雨。漢東軍皆成標靶,由是潰不成軍,被射死一萬餘人,復被淹死數千。

    劉黑闥大敗,只帶千餘名未及下河軍士遠遁,逃往突厥。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按下劉黑闥兵敗,復說徐圓朗一路。

    當時唐將盛彥師正被囚禁徐圓朗軍中,趁徐圓朗起兵響應劉黑闥反唐,便率部眾冒死逃回長安。唐高祖贊其忠義,任命為宋州總管,使齊州總管王薄為副,引齊州兵馬圍攻須昌(今山東東平)。盛彥師到至齊州,命王薄向譚州(今山東章丘)徵調兵糧。

    潭州刺史李義滿素與王薄不和,閉倉不給。

    盛彥師攻克須昌,還兵時便誘捕李義滿,置於齊州監獄中。唐高祖聞報,詔令釋之,但使者未至,李義滿已經死於獄中。

    王薄告辭盛彥師還歸齊州,路過譚州,被李義滿之侄李武意伏兵殺死。

    王薄在隋末大起義中率先起兵發難,乃為十八家反王之首,今竟死於無名小輩李武意之手,於是京師震動。李淵大怒,因李武意逃走,竟由此遷怒盛彥師,判成死罪。

    一員名將,就此落幕。

    徐圓朗屯兵兗州,聞知劉黑闥被秦王李世民擊敗,由是恐懼異常,不知做何行止。

    謀士劉復禮獻計:今有前隋南海郡太守劉權之子劉世徹,向有豪俠之名,故魏公李密及鄭帝王世充皆忌其名。將軍若憂難敵秦王李世民,則何不與其合兵,並推其為首?

    徐圓朗從之,遂派劉復禮到浚儀(今河南開封)迎接劉世徹。

    劉復禮去後,有部將警告徐圓朗道:劉世徹乃當世梟雄,非為甘於人下者。當年瓦崗軍渠首翟讓禪位李密,反被其殺害,前車之鑑,將軍忘之耶?

    徐圓朗聞而大悟,於是便即反悔。

    其後未幾,劉世徹率數千部眾來至,徐圓朗拒絕出城迎接,反召劉世徹入見,奪其兵權,命為司馬。復命劉世徹勸說譙、杞二州守將,歸降自己。

    劉世徹並不計較,奉命而去,凡經其所到之處,各州縣無不降服。

    徐圓朗聞此,非但不喜,反而更擔心自己權位受到威脅,遂待劉世徹回兗州復命之時,立即下令殺死。劉世徹無辜被誅,天下英雄心寒齒冷,徐圓朗人心盡喪。

    高祖李淵聞說徐圓朗所作所為,大為憤怒,立派李世民率軍擊之。

    秦王領命,於是回到黎陽,統帥大軍直奔濟陰(今山東荷澤),來尋徐圓朗決戰。

    便在此時,卻忽聞探馬來報:劉黑闥借得突厥兵來,侵犯山東!

    秦王驚問:速道其詳!

    探馬:劉黑闥自前番兵敗洺水,乃率殘部北逃,欲往突厥借兵,回來報仇。及至定州,便有舊部曹湛、董康買前曾逃亡鮮虞,復招集萬餘人馬來投。劉黑闥大喜,遂又向突厥借騎兵五千,殺回河北。因一舉攻陷瀛州,殺瀛州刺史馬匡武;東鹽州(今河北黃驊)太守馬君德聞之,乃舉東鹽州以降。劉黑闥由是復聚三萬兵馬,聲威大振。徐圓朗信心復起,乃遣使往東鹽州聯絡劉黑闥,請其兵發山東,以救兗州之困。詳情如此,請殿下定奪。

    李世民聞之,急命再探,然後遣使往長安告急。

    唐高祖聞報降詔:命淮陽郡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原國公史萬寶為副,引五萬軍出離關中,往河北聯合齊王李元吉,聯手討伐劉黑闥,接應秦王李世民。

    武德五年十月初五日,劉黑闥軍進攻鄃縣,殺貝州刺史許善護。觀州刺史劉君會於是背叛唐朝,舉觀州全城投靠劉黑闥。

    十數日後,李道玄引軍來到河北,與劉黑闥交鋒於下博(今深縣東南),未料一戰而敗,李道玄陣亡,史萬寶僥倖輕裝騎馬逃回。

    洺州總管廬江王李瑗聞報大駭,竟然棄城西走,相州以北州縣相繼歸附劉黑闥。由是只用十日,劉黑闥全部收復原有城鎮,更攻陷滄州,復在洺州建都。

    唐高祖聞而大驚,急命太子李建成掛帥,前往代替齊王李元吉領兵,再與劉黑闥對決。更命秦王李世民牽制住徐圓朗,不可使其與劉黑闥合兵一處。

    劉黑闥聞說唐朝增兵,遂引軍攻陷恆州,誅殺刺史王公政,與李建成軍相峙於昌樂。

    李建成督兵進討,取得節節勝利,並大敗劉黑闥於館陶。

    劉黑闥率部向北逃到毛州,背靠永濟渠列陣。建成、元吉聯合千餘騎兵,經番猛烈衝刺搏殺,劉黑闥軍被殺落水死者數千,再次敗逃,李建成命騎將劉弘基追擊。

    武德六年正月初五,劉黑闥逃到饒陽,回顧僅餘一百餘騎,且都狼狽不堪。

    眾軍正飢腸轆轆之間,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出城大禮迎接,哭請進城,說已備盛宴以待。劉黑闥才進城門,伏兵四起,便被諸葛德威拘捕,送到李建成營中。

    二月,李建成在洺州將劉黑闥及其弟劉十善一併斬首。

    徐圓朗當時剛剛攻克泗州二十日,聞得劉黑闥死訊,棄城而逃,途中卻為村民所殺。

    劉黑闥乃徐圓朗兩路反王,就此灰飛煙滅,退出歷史舞台。

    山東及河北之地,由此全部平定,皆歸大唐。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復說山西。

    武德五年,突厥頡利可汗為助劉黑闥,發十五萬騎進入雁門關,分兵攻打并州、原州。

    高祖李淵聞警而動,急分兵派將:命左武衛將軍段德操繞道夏州截斷突厥歸路,雲州總管郭子和趕赴雲中突襲頡利;同時命太子李建成兵出幽州道,秦王李世民從秦州道出擊。

    四路軍馬發出未久,突厥騎兵便如狂風席捲,已入并州之境。唐并州大總管、襄邑王李神符及汾州刺史蕭壽引兵拒之,分別在汾水以東擊敗突厥,殺敵五千餘人。

    唐軍雖獲此勝,但突厥精銳騎兵數十萬人,來勢兇猛,繼而進犯廉州,攻陷大震關。自介休到晉州數百里之間,仿佛蟻聚蜂擁。

    唐高祖聞報大慌,遂派太常卿鄭元璹往見頡利可汗,欲用外交手段解決。

    字幕:鄭元璹,字德芳,滎陽人,岐州刺史鄭譯之子。

    鄭元璹隋朝時憑藉父功,拜儀同大將軍、沛國公,累轉右武候大將軍,遷文城郡守。後歸順唐國公李淵,授太常卿,打敗朱粲進攻,又多次出使突厥,拜鴻臚卿。

    突厥寇略并州之時,鄭元璹母喪,正在家中守制,唐高祖奪情除孝,命出使突厥。

    頡利可汗及見鄭元璹至,先責中國違約背盟,鄭元璹隨機應對,反數突厥背約之罪。幾番爭辯,頡利大慚,不能自圓其說。

    鄭元璹見此,乃謂頡利可汗:漢與突厥,風俗各異。漢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漢,復何所用?且以突厥風俗,戰爭之時所抄掠資財皆入將士,可汗一無所得。不如早收兵馬,遣使和好,則我大唐必有重賚,幣帛皆入可汗,免為劬勞,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與可汗結為兄弟,行人往來,音問不絕。今乃舍善取怨,違多就少,何也?

    頡利終納其言,即率大軍引還汗庭。

    鄭元璹從隋恭帝義寧年間以來,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處境都極為危險,此次尤然,千鈞一髮。由是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突厥數十萬大軍,自回長安以報。

    唐高祖聞說突厥退軍,喜不自勝,親自接出皇城以外,對眾臣說道:鄭德芳一人可勝過十萬精兵,戰國時縱橫家之事,朕今知之矣。

    鄭元璹遜謝,笑而不語,原來其果然便是鬼谷門下弟子,曾師從于越國公楊素。

    鏡頭轉換,按下西北,復表東南。

    南越王林士弘佔據虔州,建楚國稱帝,年號太平,擁九江至番禺之地,聲振東南。武德四年,當蕭銑兵敗被殺,南梁敗散之兵大半投靠林士弘,南楚因此重振勢力。

    唐朝荊州總管、趙王李孝恭遣使前去招撫,林士弘所轄循、潮二州都投降唐朝。

    此番因聞唐朝與劉黑闥戰於河北,又與突厥相拒於并州,無暇南顧,林士弘遂趁機派弟林藥師率兵攻打循州,復奪舊土。

    唐循州刺史楊略率軍迎敵,林藥師一戰敗死。楚將王戎不敢拒戰,便以南昌州降唐。

    林士弘逃走,佔據安成山洞,袁州(今江西宜春)百姓紛紛響應歸附。

    洪州總管若干則引兵來伐,九戰皆勝,林士弘憤病而死,部眾離散。林士弘自隋大業十三年起事,至此敗亡,前後共歷六年。

    此一路隋末反王,就此便成南柯一夢。

    林邑王聞說林士弘敗亡,因而便向唐遣使入貢,請求內附中國。

    隋大業九年之時,煬帝曾分林邑為比景、海陰、林邑三郡;因隋末大下大亂,林邑趁機復國,到此時仍復歸附唐朝。此一路反王,終究歸藩唐朝。

    唐高祖欲命并州總管劉世讓為廣州總管,前往鎮撫嶺南,臨行時問以并州備邊策略。

    劉世讓奏道:突厥向來犯邊,皆以馬邑為中轉。依臣之議,當以勇將戍守崞城,用金帛招募降人,並不斷派兵到馬邑城下騷擾,毀其莊稼。禾稼不能生長,馬邑人必定降唐。

    唐高祖納其建議,便不令去廣州,改命戍守崞城。

    當時馬邑百姓雖在突厥治下,但大多不願歸附突厥,常嚮往歸治中原。唐高祖聞之,寄書劉武周舊部高滿政為使,使其招降馬巴豪族苑君璋。

    鏡頭閃回,便說苑君璋來由。

    苑君璋雖為胡族,卻乃是馬武周妹夫。武德三年,當劉武周欲南侵唐朝之時,苑君璋便規勸道:唐主以太原一州兵力,直取長安,所向無敵,必有上天相助,非惟人力也。晉陽以南道路狹窄險要,主公必要孤軍深入,後無援軍,假如攻戰不利,如何回軍?依臣之見,不如北合突厥,南交李唐,在此稱霸一方,是為良策。

    劉武周不聽,留苑君璋守衛朔州,毅然南下。終至大敗,遂對苑君璋涕泣謝罪,隨即共同逃往突厥,終歸敗亡。劉武周死後,苑君璋統其餘眾,便即駐屯馬邑。

    突厥可汗任命苑君璋為大行台,並令處羅可汗之子郁射設督兵助鎮。

    武德四年,代州總管李大恩擊敗苑君璋。次年三月,頡利可汗與高開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門,月余不克,於是退軍。武德六年五月,苑君璋與高滿政再襲代州,未能攻下。

    唐高祖李淵派遣使者勸其二人歸附唐朝,賜予免死鐵券,保證不殺。苑君璋拒不接受,再次進犯代州,唐代州刺史王孝德將其擊退。

    馬邑困於兵禍數年,由此人心厭戰,渴望太平。

    閃回結束。便在此時,唐高祖寄書高滿政,勸令與苑君璋南歸。(本集完)



  
相關:    武逆焚天  韓娛之崛起  劫天運  魔門敗類  冒牌女科學家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華夏真相集第十七集 滌盡煙塵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華夏真相集"
360搜"華夏真相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s 3.97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