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說,這鋼鐵之產量倒確實是越多越好。不過,咱還有一個疑問——這地下的鐵礦應是有數的吧?若是咱們開採太多,將大明的鐵礦都采完了,後人怎麼辦?」
劉寬聽了朱元璋這話微微訝然。
心道,老朱眼光挺長遠的呀。
不過,作為一個能開創兩三百年封建王朝的開國之君,眼光也不可能短淺。
除非在某一方面本就缺乏足夠的見識,比如說經濟方面···
回過神,劉寬便道:「陛下所慮確有道理,所以後世強國都是在他國開礦山,將銅礦、鐵礦等諸多礦藏冶煉成基礎材料後,拉回自己國家去用。」
「或者乾脆就在他國建立各種工廠,嗯,也即是超大規模的場坊,理應他國廉價的人力、物力,生產出商品後就地高價賣於該國及周邊國家,以賺取海量財富。」
聽此,朱元璋又瞪大了一雙龍目,顯然再次吃驚了。
隨即感慨道,「采他國的礦,用他國的人力、物力,生產之物卻高價賣於該國,這後世強國可真是奸詐啊。不過,被採礦的國家怎麼會願意?」
劉寬無奈地笑了下,解釋道,「有些東西只有強國掌握了技術,能夠生產製造,多數貧弱國家是製造不出來的。」
「又或是,即便製造出來,因技術問題,造得不如人家的好,成本還高,反倒不如高價去買強國製造的相同商品。」
「另外,對一些十分貧弱的國家來講,強國來建廠,反倒是會讓他們的民眾找到工作,賺取工錢養家餬口,廠家也會繳納稅款,算是一種不得已的互利互惠了。」
「後世稱這種國家為資源出口國——這種發展方式初期還好,中後期肯定會弊端叢生,而且不可能發展成為強國。」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強國,必須發展科學、科技,掌握世界尖端科技、武器,乃至擁有世界唯一的高科技!」
朱元璋聽完沉思了會兒,道:「看來後世強國之爭,便是科學、科技之爭,且是越早發展越好啊。」
「說起來,這科學、科技之道的重要性咱也算是真正明了了。不過,咱大明眼下該怎麼發展科學、科技之道?」
過去這段日子,劉寬對大明該如何發展科學、科技其實也有不少思考。
此時聞言便道,「大明要發展科學、科技,得從教育開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中國學術、教育就開始走偏了。」
「尤其是到了宋朝,因科舉盛行,學術上更是全面偏重於研究儒家經典。」
「歷史上,陛下於洪武十五年重開科舉後,規定儒生必須以八股作文,則是讓這種情況變得更為極端,中國學術之道也徹底走入了死胡同,再難與科學發生交集。」
說到這裏,劉寬注意到老朱臉色變得難看,於是便來了個大轉折。
「不過,如今陛下既知科學、科技之重要,大明科舉尚未重開,卻是陛下糾正我中國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所造成弊端的大好機會!」
大約是劉寬話轉的有些生硬,老朱聽得有些不耐煩,「這些籠統的話你就莫要多說了,直說具體該怎麼做吧···嗯,你下去再寫個相關奏本好了。」
又寫奏本?
劉寬感覺頭大了。
像「建議開放跨江大橋」、「改革鐵場」、「望遠鏡製造方法」之類的小題目還好,他不需要考慮太多,只需將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寫出來即可。
可像「六部革新」、「大明如何發展科學、科技」這種涉及整個國家的大題目,他就必須多方面考慮,寫得慎之又慎。
在他看來,難度幾乎不亞於寫畢業論文。
於是硬着頭皮道,「陛下,微臣關於六部革新的奏本還沒寫完呢,幾日後又要成婚,還要負責打造火車之事,這關於發展科學、科技的奏本可不可以先不寫?」
老朱道,「不寫奏本,難道像你方才那般,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嗎?如何能成體系?又如何能說服他人?」
「不過你如今肩上的事確實不少,咱可以允你婚後再寫這份奏本,卻不能不寫。」
『這麼加擔子,老朱你倒是給我漲工資啊?』
『怎麼跟後世一些老闆一樣,只讓多幹活,完全不提漲工資的事?』
劉寬忍不住暗暗吐槽兩句,然後便略帶些許無奈之色地道:「微臣明白了。」
隨即他便覺得,事情都讓他幹了,老朱未免太輕鬆。
不妨先讓老朱為發展科學、科技做些簡單的準備工作。
他於是道:「陛下,其實要發展科學,便需要先發展數學——後世有言,數學乃科學之基。」
「微臣這份關於發展科學、科技的奏本要寫出來,怕是很需要一段時間。」
「陛下不妨先命人收集天下與數學、算術相關的書籍,並召集天下精通或有志趣於數學之輩,對這些書籍進行整理、歸納,以此了解大明現如今的數學發展情況。」
「此外,還可以在天下官學及國子學中加入數學一項,並將之列為官學、國子學必考科目。」
「發展科學、科技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缺乏了數學這個基礎,只會耗時更久,因此提前重視起數學很有必要。」
朱元璋聽了點頭,「數學乃科學之基?嗯,此事咱知道了,會讓人去辦的。」
說了這麼久,劉寬嘴都幹了。
再考慮到該匯報的都講完了,他便道:「陛下,若無別的事,微臣這便告退了。」
朱元璋知道,要跟劉寬聊後世的事,可以一直聊下去——畢竟此時離後世有六百年呢,後世又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能講的事不要太多。
劉寬要回去休息,他也有政務要處理,不可能這麼聊下去的。
朱元璋於是道,「行了,下去吧···對了,明日是蕙蘭的生辰,可別忘了。」
劉寬沒想到老朱會提醒他朱蕙蘭的生日。
嗯,也可能是馬皇后讓他提醒的。
畢竟老朱子女那麼多,他不太可能記住每個兒女的生日。
不管怎樣,這都說明老朱對朱蕙蘭和他的婚事足夠重視。
他便應道:「微臣知道了——微臣此番回京師正是為了此事。」
老朱點頭,「你心裏有數便好。」
到這裏,一番閒聊式的君臣「奏對」終於結束。
劉寬走出了紫禁城,便開始思考明日朱蕙蘭生日的事。
這要是在後世,他肯定得請未婚妻一起吃頓大餐,或是燭光晚餐,還要送上鮮花和生日禮物,再請假陪玩一日。
如今他未婚妻雖是大明三公主,卻也只需送件生日禮物便好了。
『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借送禮物的機會見見她?婚期這麼近,怕是不太可能啊。』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3.90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