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宴結束,赤珠等人嘻嘻哈哈的離開。
羞月這才撅着小嘴來到劉永的跟前。
「陛下這般任由其胡鬧,以後這皇宮還不被其掀翻過來?」
劉永也已經有些醉意,思維卻依舊極其清晰,笑道,「你等不喜其在宮中胡鬧,而朕又不想使人不快,不出此下策,如何要她們滿意回到南中去?」
「這麼說,陛下不打算留下這些人?」
「朕何時說過要留下她們?」
羞月滿臉歡喜,小聲嘀咕了一句:「還以為陛下這次歸來,專喜歡這等粗野貨色。」
劉永看向了剛剛在宮女攙扶下走過來的張皇后,笑道,「朕有愛妃如斯,此生還有何求?」
眾宮女一時間羨慕的目光投向張皇后。
張皇后也是俏臉緋紅。
「陛下醉了,你等伺候着去休息。」
劉永卻走過來扶着張皇后的肩膀。
「若綺兒沒有這等羈絆,正可與朕同樂。日後有暇,朕當攜綺兒去南中,也去做一做這等逍遙自在的南王,豈不強似這宮中諸多約束?」
張皇后見劉永果然有些醉意,擔心他再說出什麼和身份不匹配的話來,急忙拉了一下他的衣襟,小聲道,「陛下不可胡言,隨臣妾回去,稍事休息,還要去見過母后,這多時日不歸,母后也是記掛得很。」
劉永這才點了點頭。
慈寧宮:
小翎兒走進吳太后的寢宮。
「陛下和皇后娘娘正在大堂候見,太后娘娘可否要略作收拾。」
「皇兒回來了?」吳太后喜上眉梢。
「奴婢聽聞陛下昨日午夜方歸,想是旅途勞苦,這般時候才來問候太后。」小翎兒回答道。
吳太后點了點頭,站起來。
「速陪哀家去見皇兒。」
大廳里,張皇后果然陪着劉永一同到來。
自從知道張皇后的身體不便之後,吳太后一直非常關心,不僅經常要人前去探視,還特意叮囑,沒有大事不必前來問安。所以,張皇后也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吳太后了。
吳太后對張皇后也是極其恩待,一見面就要人給她搬來了椅子,還特意詢問了幾句身體的日常反應,對剛剛回來的劉永倒顯得沒有那麼親切。
劉永自然也是樂在心中。
「綺兒這段時日不可少了人照顧,皇兒若是沒有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不可輕易離去。」吳太后看着安置好了張皇后,這才轉而看着劉永說道。
「兒臣遵命。」劉永回答,心裏卻在想着,母后的話似有所指。
果然,沒多久,吳太后提到了心裏所慮的事情。
「哀家聽聞那司馬炎已有廢帝之舉,皇兒是否要趁此機會北伐?」
劉永一驚,這個消息自己也才從陳祗口中得知,身居宮中的母后怎麼會知道得這樣快?還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回稟母后,兒臣正有此心,只是正如母后所言,綺兒亦離不得兒臣,故而還在為此躊躇。」劉永回答。
「哀家之言自是為了皇兒好,我蜀漢若想長久,自然缺不得後輩子嗣。只是機會難得,皇兒還需謹慎處置,待消息落實之後,在做打算。決不可輕信任何一人之言。」吳太后又說道。
這一次,連張皇后也聽出了吳太后的話似有另外的含義。
「母后可否明言教兒?」劉永說道。
「皇兒乃是聰明之人,何須哀家多說。」吳太后卻不肯直言,隨後,一擺手,要站在一邊的宮女們退出去。
大廳里只剩下她和張皇后、劉永三個人,吳太后這才繼續說道,「昔日你家皇兄信寵黃浩等人,凡事多交予此人處理,致使得日後大權旁落,群臣皆有怨言,始乃有日後之禍。如今,皇兒這般輕易離京,且一去數月,朝中之事皆賴陳祗大人,哀家深恐皇兒日後重蹈你家皇兄覆轍。」
劉永和張皇后對視了一眼。
難怪吳太后剛才提到了不要劉永離開的事情,卻原來是擔心陳祗的權勢過重。
劉永迅速思索了一下。
「兒臣謹記母后教誨,日後,儘量減少離開就是了。」
吳太后這才笑了笑說道,「哀家必定只是一介女流,所言未必全對,此等大事,還需皇兒自行決斷。」
「母后之言甚善,兒臣明日便召集眾位大人商議此事,即便發兵,兒臣也不必御駕親征,只要在外的幾位將軍同心協力,加上東吳作為外援,也可破敵於千里之外。」
「皇兒還需謹慎動兵為好。可使人再往洛陽探聽消息,隨後決定。」吳太后叮囑道。
「兒臣遵母后諭旨。」
回去的路上:
「母后的話不可輕信,但也不可不信,臣妾昨日亦發現陳祗大人與以往不同,似乎很希望陛下即刻起兵。」張皇后對劉永說道。
劉永若有所思。
第二天一大早,劉永升坐怡心殿:
「朕昨日歸來,即得到一個消息,司馬炎已經在洛陽大興土木,意在廢除曹奐。曹奐小兒軟弱無能,無法保其寶座,禪位是遲早的事情,只是司馬炎雖然清除了朝中很多的曹魏舊臣,卻一時間難以清除所有地方上的擁曹者,定會引起一些動盪,故而,陳祗大人建議朕立刻舉兵北伐,趁此良機一舉收復中土,還我大漢江山社稷。眾位大人以為如何?」劉永對眾人問道。
大殿裏沉寂了片刻。
一名官員走到了台階下面。
「啟奏陛下,微臣亦曾有親眷在洛陽城裏,前幾日還曾在微臣家中逗留數日,據他說,司馬炎確實使人在城裏修建一座弘大的建築,只是不知何用。不過,據微臣推測,此絕非受禪台。想司馬炎並非昔日曹丕,篡逆還需找一個掩人耳目的理由。此人繼承父親爵位,且極端聰睿,做事也從不會這般拖沓,若想稱帝,只需一句話而已,何必要這等勞民傷財?據此,微臣以為,陳祗大人消息不確,還望陛下繼續使人探聽。」
另一位官員也走出人群。
「陛下,微臣亦有此樣想法。想我蜀漢地處偏安,這幾年雖經過陛下苦心治理,有了些許國力,但與曹魏相比,亦如江河比之大海,若出兵北伐,還需多多藉助東吳國力,而此時,東吳剛剛經歷了動盪,孫綝之牙爪尚未全部肅清,恐難以與陛下同行。故而,此時出兵,實非最佳時機。」
另外幾名大臣也表示了相同的想法。
劉永微笑着不語,隨後,把目光投向了面色陰沉的陳祗。
「陳祗大人可曾聽清了,你可還有何話說嗎?」
眾人的目光看向了陳祗。
忽然,陳祗猛然一挺身,手裏的象牙護板竟然被他扔在了地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2s 3.96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