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我們說的話,好像不是一回事。」
李老漢看着朱厚照,感慨的說道:
「小公子,你家那個長輩說的是對的,你們既然離開京城了;
這兩句話就應該一樣了。」
「小公子離開京城,準備去那裏。」
朱樉聽到李老漢的問話,連忙插話道:
「這一趟,回運城老家,家裏還有幾畝薄田,也不知道朱壽這小子會不會耕種了。」
朱厚照沉聲說道:
「老祖,只要你能幹,我朱壽就也能幹。」
朱樉聽到這裏,眼珠子一轉,連忙說到:
「老人家,家裏有田地需要翻嗎?」
「我們久不回運城種地,不知道這田裏的活,還能幹不;
方便的話,我們想去你田裏翻地試試,看看這們手藝生疏了沒有。」
李老漢連忙搖頭,尷尬的說道:
「兩位公子,田裏翻地幹活,很累的;
何況,老漢可雇不起你們。」
朱樉輕聲說道:
「老人家,幫你翻地我們不要錢,並且叨擾你們家的生活;
我們還付給你銀子。」
朱樉隨即把五兩銀子丟給了李老漢,鄭重的說道:
「老人家,這是我們三個七天的伙食費,你感覺怎麼樣!」
李老漢撲騰一聲就跪在了地上,天見可憐,自己一家一年都不一定賺這麼多銀子;
現在這位爺雖然一身粗布衣裳,但是闊氣啊。
在家裏住七天,直接給五兩銀子的賞銀;
自己真是祖墳冒青煙了,才碰到這位大老爺。
朱樉拿過朱樉手裏的大銀錠,拿出匕首切下來一塊,就隨着李老漢再次上路。
整整又過了一個多時辰。
李老漢帶着一行人來到了李家莊。
看到三間茅草屋,朱厚照臉色頓時綠了起來,喃喃的問道:
「老人家,你們家就住這種茅草屋裏面啊,下雨不會漏水嗎?」
李老漢先是喊道:
「老婆子,我們家有貴客臨門,趕緊燒熱水做飯了。」
然後,才轉身對朱厚照說道:
「小公子,在咱們村子裏,大瓦房是地主老財才住的起的房子;
咱們李家莊九成九都是這種茅草屋,我們都習慣了。」
「何況,老漢家有三間茅草屋,很多鄰居還是住着一間茅草屋呢。」
朱樉三人被安排在左側茅草屋內。
李老漢走出左屋,就開始幫自己媳婦生火做飯去了。
朱厚照看着一個土炕和一堆茅草,喃喃的說道:
「我們大明的百姓,生活的這麼苦嗎?」
「錦衣衛的召獄環境,也比這裏好太多了了吧。」
內閣首輔楊廷和苦笑一聲說道:
「朱公子,這才是老百姓真實的生活,宮裏的那些集市和農戶;
都是馬永成故意做出來讓你玩呢!」
朱厚照聽到這裏,臉色鐵青,低聲怒罵道:
「這個狗奴才,告訴本公子大明百姓的生活,差不多都是那個樣子;
沒有必要體察民情,他可以讓本公子在宮裏就可以體察到民情。」
「這是把本公子當大傻子糊弄啊,本公子回去就宰了那個狗東西。」
楊廷和聽到朱厚照的話,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心裏暗自嘆息道:
「秦始王這招真高,本官這次出來總算沒有白遭罪。」
朱厚照躺在茅草床上,嘴裏叼着一根茅草嘆道:
「老祖宗,這次回去我一定想想辦法,看看怎麼能讓老百姓富裕起來;
這種生活也太遭罪了。」
不多時。
李老漢走進茅草屋說道:
「公子,該吃晚飯了。」
朱厚照聽到這裏,連忙起身,這貨早上早朝沒吃飯,中午飯棚子的飯吃不下去;
現在硬扛到晚上早就餓了,穿上鞋子就想出去吃飯。
結果剛走一步,腳底板疼的額頭直冒冷汗,差點直接摔倒在地。
還是楊廷和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李老頭看到這一幕嘆息道:
「小公子是第一次出城走這麼遠吧,三十里路經常走肯定沒有問題;
你這第一次走,肯定是腳底磨炮了。」
「等會吃完飯,老漢給你們燒一鍋熱水,把水泡挑爛泡個腳;
睡一覺就好了。」
朱厚照跟着李老漢一瘸一拐的走進正屋。
朱樉看着飯桌前的一男一女說道:
「老人家,這兩個孩子是?」
李老漢嘆息一聲說道:
「公子,這兩個孩子是我的孫子孫女,我兒子早年在遼東當兵;
後來戰死在遼東和朝鮮的一場大戰之中。」
「他們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就病倒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撒手人寰;
一家人就剩兩個孩子和我們老兩口相依為命。」
朱樉坐在凳子上,看着這兩個孩子嘆息道:
「聽說犧牲在戰場之上,朝廷每年有撫恤的,老人家你們領到了嗎?」
李老漢嘆息一聲說道:
「公子有所不知,縣令馬大人曾經來過,說遼東那邊打掃戰場沒有發現我兒子的屍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能認定為失蹤,不能認定為戰死。」
「這樣下來,我們家就沒有拿到撫恤金,最後馬縣令說:
「我兒子畢竟在戰場上失蹤的,雖然有投敵的可能,但是概率不大;
因為遼東之戰我們大明打贏了。」
「但是找不到我兒子的屍首,他也沒辦法,最後他召集鄉鄰為我們家加蓋了兩間茅草屋;
還留下了三兩銀子給我們度日。」
「哎!」
「我兒子命苦啊,犧牲在戰場上都找不到人。」
「要不是縣令大人這個父母官,前年我們一家就活不下去了。」
楊廷和聽到這裏臉色鐵青,心裏嘆息道:
「朝廷從來沒有戰場失蹤這一說,無法辨認身份的屍體,統一按花名冊做陣亡處理;
數十年都是如此。」
朱樉的心裏也是怒火萬丈,心裏怒罵道:
「朝廷的軍隊都已經開始腐朽,連陣亡將士的撫恤金都敢貪墨;
他們長了幾顆腦袋。」
朱樉摸了摸小男孩的腦袋,問道:
「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
「叔叔好,我叫李盡忠,今年十二歲了,這是我父親給我起的名字;
他離開家之前告訴我,如果他萬一回不來了。」
「就讓我接替父親為陛下盡忠。」
「我們大明朝年滿十六歲就可以報名參軍了,再有四年,我也要報名參軍為陛下盡忠。」
朱樉聽到這裏潸然淚下,朝廷的恩養俸祿沒有發到這些遺屬家中;
這些前線老兵的下一代,還要毅然決然的選擇參軍。
這個時候,小姑娘李小丫喃喃的說道:
「哥哥放心,等你......」
喜歡穿越大明,從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4.0544MB